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对蝶恋花这首诗的理解「眼观()()词语」

时间:2022-12-20 13:49:12 来源:云台

大家好,对蝶恋花这首诗的理解「眼观()()词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2讲词眼和警句(一)及《蝶恋花》释义

一、词牌《蝶恋花》简析与写作

1、词牌渊源《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萧纲 【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

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天窗绮井暧徘徊。

珠帘玉箧明镜台。可怜年几十三四。工歌巧舞入人意。白日西落杨柳垂。含情弄态两相知。

2、格律规范

钦定词牌共收三体,以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为正格。格律规范:双调,上下片同调,共六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

正格: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句式顺序:上下片均为74577

句式结构: 七字句:4/3;

五字句:2/3; 四字句2/2。

对偶:这首词牌上下阕最后两句,也就是两对七言句,没有要求对偶,也就是说,可对可不对,随作者的写作需要。

变格一

渐近朱门香夹道。一片笙歌依约楼台杪。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野色和烟满芳草,溪光曲曲山回抱。

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物华不逐人间老。日日春风,在处花枝好。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莫恨云深路难到,刘郎可惜归来早。

中仄中平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此词与冯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及换头句平仄异。

变格二

别来相思无限期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仄平平平平仄平叶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拟写相思持送伊如何尽得相思意

仄仄平平平仄平叶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此亦与冯词同,惟前段平仄韵互叶异。

3、词牌情调

这个词牌始于宋,句式以近体五、七言为主。《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小石唱旖旎妩媚;商调唱凄恰怨慕。因而《蝶恋花》这个词牌适宜表达幽咽情调。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词牌的情调,如何论证?

(1)看平仄?音律和谐,中性。

(2)看押的平声韵还是仄声韵?一韵到底,押仄声韵,表达情绪上的不平,拗怒。情感上急切、急迫。如押入声韵:慷慨激昂。

(3)看韵脚疏密?只有一句没有押韵,韵脚密。最和谐的是隔一句押一韵。

(4)看句式?长句偏多,句式长情感舒缓,句式短则快急。基本调式较舒缓,舒缓中加入了一处短的节奏,一个4字句,一个5字句。微起波澜。

(5)看句脚位置?舒缓。综上所述:舒缓、平稳偏拗怒的一个词牌。旖旎妩媚、凄恰怨慕

4、词牌特点:

1)长短句错落,用仄韵,情感较沉郁。【仄韵的一般怒,长短句错落一般是感情上有波折。韵字密一般表达欲吐还吞的感情】《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2)韵脚密。节奏感明显。【初学者千万不要把节奏写舒缓了】

5、例词解析

1)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2)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3)苏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词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词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经泪满衣襟。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为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bèi论的思索。

二、词眼

诗词的炼字,有所谓的“诗眼”、“词眼”之说。所谓“词眼”“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词的“眼睛”。通俗地说,它是诗词句中最显眼、最生动、最具有活力和色彩的“字眼”。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虽然“诗眼”、“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而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他的《曲江对雨》诗,宋代题院壁,其中“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湿”字驳落,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分别以“润”、“老”、“嫩”、“落”补缺,都不及“湿”字鲜明生动。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

(一)“词眼”的特点

1、新奇而自然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名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其“抹”、“粘”二字,《踏莎行》中“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都是出奇制胜,不落窠臼,又自然贴切,无雕琢之感的词眼。

2、含蓄而凝练

杜甫《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自”、“空”两字写出英雄身后的冷落、萧条,是善用虚词的例子。此联中“自”、“空”又是拗救字,诗人在此联中着意用“拗句”,既体现了他的用心,也反映了声韵与内容的一致。

3、准确而形象

如秦观的“红粉脆痕,青笺嫩约”,“碧水惊秋,黄云凝暮”,等等。

《望海潮》秦观 (宋)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微月户庭,残灯帘幕,匆匆共惜佳期。才话暂分携。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画舸难停,翠帏轻别两依依。

别来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数松儿。红粉脆痕,青笺嫩约,丁宁莫遣人知。成病也因谁。更自言秋杪,亲去无疑。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二)词眼的位置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完全句中的第五字往往是动词所在。

如“孤灯然(燃)客梦,寒件捣乡愁”(岑参),“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

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五字句与七字句的节奏多作上二下三与上四下三,如“孤灯——然客梦”与“万里山川——分晓梦”。而意义单位又往往与节奏单位相统一,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语,第三字是动词所在;在七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语,第五字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

但是,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句的第三字、七言句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诗眼也并不局限于动词一个类别。“身轻一鸟过”、“白玉堂深曾草诏”,便是不受诗眼在第三、五字说法局限的例子。

在词里,句子参差不齐,句法千差万别,当然更无从咬死第几字方得为眼,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以二、四字为眼,“宠柳娇花”以一、三字为眼,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第四字为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以第七字为眼,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以第六字为眼。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够看出,凡可练之字皆为【虚字】,也是整个句式的着力点,而不能死定在某一位置。

(三)词眼的锤炼

应该说,锻炼诗眼、词眼,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条例可循。有的诗词本来无需在字眼上追求,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病后初见的春色,已是形神毕肖,就无需乎再加炉锤之功。韦庄的“一技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意境浑成,也就不必要再在字眼上煞费苦心。

如果是有待锻炼的字句,那么,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意辞关系上,前人是有过不少精辟的见解的。《文镜秘府论•南卷》提出“精练意魄”。杜牧《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韩愈帮贾岛推敲字句,正是从前后句文意的关联上选定“敲”字的。

练字(词眼)的方法

1)掌握多种修辞方法。修辞的格式不一,古人大致分为赋、比、兴三类。辞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别,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但就各种辞格相比较而言,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是拟人化的手法。

诗人、词家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 (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溪上遇雨》).“衔”与“喷洒”一经入诗,“黑云”便具有生命,犹如神尤一般活动了起来。

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锻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词家所瞩目。“寺多红叶烧人眼”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正是由于巧用夸张、通感,炼出了“烧”字、“闹”字的结果。

2)大量掌握词汇

精通词类的活用,对于锻炼诗眼、词眼也至关重要。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固然应该成为锤炼的重点,但对于其他词类,即使是似乎无足轻重的虚词,也不可轻易放过。

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

三、作业

以冯延巳的正格【六曲阑干偎碧树】填两阙《蝶恋花》。

第一周:以【夏日】为意;

第二周:题材不限。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要求:

1、意象的选取要美。

2、立意要新,情感要真切,要做到情景交融。

3、根据自己所填内容审词牌选韵字。

4、要求上下片的两个七字句至少有一处用对偶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