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民族吗「傣泰民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中国官方认证的民族一共有56个。这其中汉族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而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而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都是在我国与邻国之间跨境居住的民族:朝鲜族就是在我国与朝鲜、韩国境内跨境居住的民族;蒙古族在我国、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亚一些国家均有分布;哈萨克族在我国新疆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以及中亚其他一些国家均有分布......
当然跨境民族这种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我国,而是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世界各国的跨境民族都同时兼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民族关系处理得好会起到戍边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则会起到削边作用。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是乌克兰没处理好与国内俄罗斯族裔的关系造成了如今的混乱局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萨克斯坦却以本国的俄罗斯族裔为纽带成功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作为一个有30多个跨境民族的国家更有必要加强对跨境民族的了解。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个民族只要是中国籍就意味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跨境民族在国家关系和地缘政治中可以发挥一些独特的作用。我国对生活在我国境内的跨境民族与境外亲缘民族正常的民族文化交流向来都是尊重的。这为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促进跨境民族内部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建议。不过跨境民族的存在客观上也有引起与邻国纷争的潜在可能性。
1953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的成立就曾引起过中泰之间的一次外交风波。泰国和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占泰国总人口40%左右的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其余人口分属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掸族、塞芒族、沙盖族等不同民族。也许有心细的朋友已发现泰国有些民族和我国境内的民族有重合。这种跨境民族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和周边邻国之间的现象。作为泰国主体民族的泰族其实是一个混血程度较深的民族。
事实上泰族可以明显地分为北部泰人、中部泰人和南部泰人三大分支:北部泰人是保留古泰人基因最完整的分支。古泰人又名傣人(和我国的傣族其实是同一个民族,只是具体写法不同而已)。傣(泰)人是一个广泛分布于我国和东南亚邻国的族群: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傣族有126万余人,在缅甸傣族是仅次于缅族的第二大民族,除中、泰、缅三国之外傣(泰)人也广泛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以及印度东北的阿萨姆邦。目前学术界关于傣(泰)人起源主要存在迁徙说和土著说。
所谓迁徙说认为:傣(泰)人的先民起源于川北陕南地区、阿尔泰山地区等中国北方乃至更远的地方。大致在隋唐时期向南迁徙的傣(泰)人来到了如今中国云南地区。傣(泰)人在这里建立了南诏王国,后来一部分傣(泰)人继续南下进入中南半岛。公元1238年这些南迁的泰族先民开创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所谓土著说则认为傣(泰)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一直延伸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带。
即使是土著说其实也并不排斥傣(泰)人先民迁徙的观点。土著说尽管并不认为傣(泰)人先民的祖先是来自于中国北方那么遥远的地区,但也认为傣(泰)人先民在包括今天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以及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国境内存在迁徙活动。目前学术界一般较为公认的说法倾向于认为:如今泰国境内的泰族人应该是从我国云南地区一带迁入。古泰人在进入如今泰国境内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北部泰人、中部泰人和南部泰人三大分支。
这其中北部泰人较多保留了古泰人的基因,中部泰人和南部泰人则均与其他民族有较多融合:中部泰人主要是和来自中国的汉人后裔存在融合现象,而南部泰人则与由南洋群岛迁入的马来族群存在融合现象。由此可见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与我国的傣族同宗同源,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泰人早已与其他民族有过无数次融合。如果今天还要说谁谁谁是纯种泰人本身就是荒谬可笑的说法。我国的傣族和泰人尽管有着共同的祖先,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如今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傣族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吸收过不少百越民族的文化。在傣族、泰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很多分支。泰族与傣族语言同属属汉藏语系,但存在泰语和傣语方言之分,此外还有兰纳、暹罗及红河方言。我国的傣语方言主要以其中大泰方言和兰纳方言为主,而泰国的泰族是以暹罗方言及一部分兰纳方言构成的。又比如我国境内的一些傣族分支采用汉姓、供奉天地君亲师、信仰小乘佛教。这些文化特征均与泰族存在明显的差异。
当然我国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也存在一些共性:他们都有过泼水节的习俗,在饮食、服饰方面也较为接近。确切来说我国境内的傣族和泰国的泰族在历史上确实有着相当的渊源,不过在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两边其实既有共性也有区别。20世纪初德国人提出了一种所谓“大泰人”的假说。这一假说认为整个中国南方在上古时期存在“大泰人”这样一个共同族群。“大泰人”的特征是断发纹身、干栏建筑。这种假说后来日渐发展成为了所谓的泛泰主义。
泛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泛日耳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一样只强调某一大族系内部各具体民族的共性,然而却无视这些具体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差异。鼓吹泛突厥主义的土耳其人就认为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等中亚民族和自己是一个民族;泛日耳曼主义则被纳粹德国用来推行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政策;历史上沙皇俄国也曾打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插手东欧斯拉夫国家的事务。由此可见这些所谓的主义都不是什么科学论断,而是基于对外扩张诉求的政治主张。
二战期间日本为拉拢泰国就曾对其大力灌输过泛泰主义思想。二战后泰国逐渐放弃了泛泰主义思维,转而冷静地把目光收回到本国的疆界以内。不过泰国放弃泛泰主义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说二战刚结束泰国就把这种思维完全抛到九霄云外了。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泰国在官方的外交立场上尽管已放弃了泛泰主义,但泛泰主义的遗毒仍对泰国人内心潜在的思维活动有所影响。1953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进行了各种恶意中伤。
当时的泰国在西方国家的故意引导下一度以为中国设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是在图谋侵略泰国。新中国针对西方国家所散布的谣言进行了有理有节的驳斥。1954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为缓和处于紧张状态中的中泰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新中国在外交上所秉承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方针。会议期间周总理在与泰国代表团接触时提出希望他们能亲自去西双版纳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1955年12月泰国政府派遣由庵蓬、沙因等4人组成的秘密使团访问中国。中方在接见该代表团时首先就谈到了中国境内的傣族问题。中方代表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还建议代表团在返回泰国途中顺道访问云南查看实际情形。会谈结束后已打消全部顾虑的泰国代表公开表示:“关于所谓中国将要侵略泰国的说法纯粹是美国制造的谣言。我可以保证这次会谈后泰国将不会再怀疑和顾虑这些问题”。这次会谈之后中、泰两国的民间交往也不断活跃起来。
自1956年1月至1958年10月先后有24个泰国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这些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参观了中央民族学院并和傣族学生进行过座谈。本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制造新中国与邻国的矛盾,然而新中国的合理应对却使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中国还把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打造成为了国家对外宣传的窗口和接待外国友人的地方之一。时至今日泰国人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西双版纳情结,不过这种情结已纯粹只是经济文化交流上的了。
1980年泰国前总理、政治家、文学家克立·巴莫亲王曾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的邀请访问中国时就曾提出希望能访问、游览西双版纳景洪,克立·巴莫亲王回国后曾将自己在西双版纳的所见所闻写成《西双版纳访问记》。克立·巴莫亲王认为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比起泰国更多保留了古泰人祖先的传统文化,因此他详细记录了西双版纳的地理、饮食、语言、村社、民居、佛寺、农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西双版纳的原生傣族文化如今已成为拉近中泰文化交流的纽带。
继巴莫亲王之后中、泰两国在文化交流上往来频频:1984年泰国《文化艺术》杂志社主编考察西双版纳;1985年西双版纳“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大型舞蹈剧在曼谷演出;1985年底泰国公主甘拉雅尼·瓦塔娜访问西双版纳。1986年泰国电视台第九频道的摄制组来到西双版纳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把西双版纳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村社、乡土、城镇放到了荧幕上。当这部名为《西双版纳》的人文风情纪录片在泰国电视台播出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