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甘肃秦腔与陕西秦腔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 「秦腔是甘肃的好还是陕西的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秦腔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戏曲,因秦腔的伴奏乐器是由月琴,三弦等弹拨乐器弹奏而成,也叫“乱弹”。秦腔的 主要特点就是利用梆子作为节拍敲击,因此,秦腔别名“梆子 腔”。秦腔已经走过了上千年历史,相传秦腔起源于我国唐朝时期,乐师李龟年所作的《秦王破阵乐》中就有了秦腔的雏影。秦腔来源于民间,因而能够生动的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随 着时间的演变,秦腔又分为两大派系,即甘肃秦腔和陕西秦腔, 两种秦腔在表演形式,唱腔变化中,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两大流派的共同之处:
甘肃秦腔与陕西秦腔,都是古老声腔。在明朝末年,也就是昆曲盛行之时,该艺术将曲牌联缀体声 腔发挥到了机制,从此,昆曲艺术走上了艺术巅峰。也就在同一 时期,山村里乡野小调在民间中广为流传,这种“乡野小调”显 示出了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另外,这种小调也有着曲词无法取代之优势,由于曲牌体戏剧内容艰深,格调刻板,呈现出衰落之趋势,这种“乡野小调”却被广泛的流传开来。
这种来源于民间的说唱形式,具有通俗,灵活之特征,被我国古代人民同于抒发自身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说唱给戏曲带来了丰富的营养,这种说唱也是板腔体的形成的基础,在不知不觉中这种说唱形式就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戏曲艺术一一秦腔。
秦腔是梆子声腔的代表性戏曲,一般情况下,秦腔是由月琴,三弦等弹拨乐器弹奏而成,也叫“乱弹”。秦腔的主要特点 就是利用梆子作为节拍敲击,因此,秦腔别名“梆子腔”。我国 清代学者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中生动的写到:“耳热歌呼土语真,哪须叩缶说先秦?呜呜若听函关曙,认是鸡鸣抱柝人。” 这里的“柝”指的就是演奏秦腔时所用的梆子。秦腔起源于我国 西部广阔大地上,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是指以梆击节的板式变 化体戏曲声腔。
秦腔历经几百年风霜岁月,由最初的民间说唱一民间小调到 后来的板式变化戏曲。这种节奏明快的戏曲形式,能够并将一些变 化大,展现力强的语调进行演变,进而派生出新的声腔。明快的节 奏,能够将人们的情感加以充分表达,因此,秦腔才能被广泛流传 开来,秦腔主要流行与较为偏远的地区,其表现形式多与生活息息 相关,在根本上反应了该地区人们的生活遭遇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秦腔有着亦俗亦雅的独特风格,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当地人民对事物的是非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陕西秦腔和甘肃秦腔的不同:
(一)甘肃秦腔
经过漫长的岁月,秦腔也形成了两大流派,即陕西秦腔和甘肃秦腔,甘肃秦腔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 “东南西北”四个流 派,东派甘肃秦腔演变成了豫剧,向北发展衍生出晋剧。甘肃秦腔有着极强的舞台气氛,对秦腔演员提出了很高要求,较为重视表演技术的运用,从行当上来看,甘肃秦腔比较重视须生以及花脸的发展,从唱腔上来看,不如陕西唱腔响亮,甘肃民众对秦腔的爱好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东北人对二人转的热爱。从音乐旋律来看,甘肃唱腔非常符合“错用乡语”特征,这一点对当地方言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从以往的甘肃秦腔戏曲班子演出方式中,我们能够获知,一般是以曲子为开场,后将词填入到曲子中,当地民众将这种演出方式称之为“风雪搅”。到了清朝末年,有学者将陕西秦腔称之为“秦腔”,将甘肃秦腔称之为西腔。
秦腔有着完整的戏剧脸谱,在表演风格,曲调变化上有着自己 独特的风格,有相关文献证明,甘肃秦腔是秦腔艺术的分支,史料 记载系秦腔主要是以烟火戏,神道戏而著名,格调偏硬。但从这一 点上来讲,与陕西唱腔的生旦对唱风格有着极大不同。
和陕西秦腔相比较,甘肃秦腔较为高亢,表现出了陇南地区 人们的豪爽、大方,同时也验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
甘肃秦腔在词曲上和陕西秦腔有着很大区别,例如在戏曲 《斩秦英》中就能够被充分说明。在陕西地区,唐王的唱词是: “我大唐开国来祥瑞缕现……”利用较长篇幅来表写唐朝历史背 景,唱了很久才涉及到剧本本身的内容,稍显主次不分。很显 然,这种安排是不符合常规的。《斩秦英》是一部短折戏,并无 必要将过多的背景介绍加入到其中,甘肃秦腔中的《斩秦英》开 头则这样叙述:“秦驸马挂帅在边关……”通过这种方式,除了点名历史背景之外,还能够顺利进入到主题。
甘肃秦腔是以耿家脸谱为代表的,耿忠义是甘肃秦腔花脸的鼻 祖,在耿忠义的一生中,他以自己身体条件为基础,取他人之长, 对唱曲进行了完美演变,在秦腔的唱腔,演出方式,服装,扮相上 均有突破,令其扮演出来的角色,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陕西秦腔
陕西秦腔唱腔有着高亢的特点,要求演唱者使用真声演唱。 陕西秦腔主要由“彩腔”以及“板路”构成,这两部分都有欢音和苦音区别。苦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陕西秦腔的特征,该音调适合表现在悲凉,怀念的基调之中。欢音腔则常用于表现欢快的气氛。板路的形式主要有6种,即慢板、二六板、二倒板、箭板、滚板、带板。彩腔别名二音,多用在情节巅峰之处。在清 朝末年以前的陕西秦腔,又称西安乱弹,是以重唱形式而得名 的。在一些戏曲中生角的乱弹长达数十句。如《斩李广》中的 “七十二个再不能”便要唱上72句。陕西秦腔中的花脸中最难的莫过于“将音”与“嗷音”,声调高亢,如果能够唱好,就可以称之为名家。
从表演上来看,陕西秦腔方式非常特别,其自身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每个角色下属支系有很多。从表演形式上来 看,陕西秦腔的技艺也极为丰富,经常使用的有拉架子,扑跌, 扫灯花、转椅等。对于神话戏剧的表演形式则更为奇特。比如说 戏剧《黄河阵》中,就要运用多达5种的道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俗话说得好:“八百里陇原尘土飞扬,两千万人 民齐吼秦腔。”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人民对秦腔艺术的热爱,无论是陕西秦腔还是甘肃秦腔,都属于我国珍贵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就像生命的乐符一样,吟唱了西北人民的文 化生活,秦腔是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艺术。现如今,秦腔艺术处于逐渐消亡的状态,相关部门必须利用有效措施,将这一优秀艺术加以全面延续,令秦腔这一优秀传统艺术发挥出光彩。
(作者:常小红 甘肃天水西秦腔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