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聪颖秀丽锦绣前程青丝着墨点缀人生「内涵和颜值哪个更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绣娘制作的“青绣”。新华网 潘彬彬 摄
新华网西宁3月30日电(鱼昊)一群勤劳手巧的绣娘、一根灵动生花的银针,在青海,绣娘们通过“青绣”改善生活、脱贫致富;通过“青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通过“青绣”踏上舞台、展现与众不同的青海河湟文化。
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秀锦文化旅游公司,几名绣娘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手工刺绣。生动写实的祁连山好牧场、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香包、好看又耐用的手工鞋垫、清新淡雅的芙蓉出水图……一根根五彩绣线,一双双巧手绣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精美无比的刺绣作品。
张雯文(左二)和公司与绣娘正在制作“青绣”。新华网 潘彬彬摄
19岁的张雯文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所大学,每年寒暑假她都会来公司学习刺绣手艺。今年春节前后,公司接到一批订单,绣娘们每天赶工制作“青绣”,张雯文也不例外,虽然技艺没有其他绣娘娴熟,但简单的图案纹样对她来说也不在话下。
“青绣”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图案和花样有几十种,最为常见的有太极图、富贵不断头、云纹等。一针一线的起落都凝聚着高原儿女的智慧和情怀。
两名绣娘正在制作“青绣”。新华网 潘彬彬 摄
在化隆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十几名绣娘“飞针走线”,一个个“青绣”作品在她们手中活灵活现。公司总经理韩维忠介绍,公司按照“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220户村民从事刺绣,形成了手工刺绣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雏形,在群众家门口建设“扶贫车间”,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目前海东市形成河湟刺绣、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等流派。海东市“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已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战略,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绣娘制作的“青绣”鞋垫。新华网 潘彬彬 摄
随着青海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刺绣艺术已经成为广大农牧区妇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之一。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秀锦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冯小梅告诉记者,公司绣娘平均月收入在2500元至4000元之间。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年来,青海省立足非遗资源禀赋优势,创新实践非遗扶贫工作,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服务保障、创新培训模式、持续宣传推介等措施,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青海省认定15家青绣扶贫就业工坊和60家青绣培育企业,31家非遗工坊带动15万人就业,产值达1.1亿元。(完)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