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近日,竟然有一场当代艺术展探讨中国色的独特魅力与哲学智慧,令人大开眼界。这便是亮相龙美术馆(西岸馆)的“中国色:走向绝对的东方美学”。
参与此次展览的5位艺术家,邱世华、梁绍基、刘建华、秦一峰、陈彧君,都是中国本土艺术家,他们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分别运用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材质如蚕丝、瓷片、宣纸进行艺术创作,呈现出中国式的黑白灰。他们选择让自然成为礼物,接续了中国传统的精神价值:让自然来为,让天道自成,让时间来为,让让予来为。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评论家、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指出,如此的中国式艺术,其作品的色素,作品的底色,作品的纯粹,就体现为一种“中国白”,一种中国哲学的“虚白”。此虚白之色,不同于概念化的单色画(劳森伯格),不同于抽象的白色画(瑞曼),不同于日本韩国的余白(李禹焕)等,而是一种“虚白”,是知白守黑,是黑白相通,这是由东方智慧开启的色彩,也是中国艺术的魂。他认为此次展览是对于中国式材质的重新激活,体现出中国人对于材质的敏感细腻,但又进入材质与自然的隐秘关联。
梁绍基《龙渠》,装置
且看邱世华的白色绘画,看似是空白的亚麻布现成品与概念化的空白绘画,平面内部却有着风景的不确定涌现,随着光线与观看角度的不同,随着个体心境的不同,此空白绘画所显现的景色也会不同。
梁绍基的白色蚕丝作品,第一次让自然成为了总体的艺术。蚕虫自身的吐丝生成为山水画的条屏形态,这是“蚕”虫的自生自成,却又有着文化历史山水画的“残剩”记忆,涌动出虚白的无尽生机。
刘建华的白瓷绘画,看似现成品,看似空白,竟然却有着瓷器的硬度,边缘的轻微卷曲,似乎活化了中国留白艺术的秘密。
刘建华《白纸》,瓷
秦一峰的作品,则让人们看到另一种绝对的灰度,与虚白相应。这是一系列摄影,从对明式家具“素工”残章衰变的发现,到多次拍摄是消除光影的时间决断,再到负片的册页式品读,直至电脑放大的最佳选择,最后以高级灰的负片输岀,其实却已不再是摄影,而是多重空间组合的艺术。
陈彧君对于宣纸的处理上也是别出心裁,他把画过的水墨与设色作品撕成碎片,然后再次拼贴组合,充满了偶发的机趣。
此次展览让人们看到,中国式艺术不再是西方现代性的单极化思维,而是有无相生的二元转化,体现着中国式智慧,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对于世界的贡献。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