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学书法的意义和魅力「书法独特的艺术语言之美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学习书法和中国文化中,遇到一些“烧脑”的问题,逼着自己琢磨: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从上到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书法痴迷不已、爱如至宝?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智能时代正在到来的今天和未来中国书法是走向衰败还是走向兴盛?
经过学习、交流、思考,深深感到,学练和欣赏书法是趣学深学中国文化的高级艺术享受。
一、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原来认为“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是线条艺术。但读了于右任“不可随处小便”告示的故事,彻底冲垮了我的认知。于右任是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的书法大家,他为规劝随处小便的人,亲手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了出去,结果被人偷偷揭走裁剪,装裱成了“小处不可随便”。一个字都没有变,“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和线条艺术是完全一样的,但意思、意境大不一样了。“不可随处小便”不是书法作品,而“小处不可随便”却是人见人爱的书法作品。这说明“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是不严谨的。
《百科》是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宗教、信仰、文学等全部学科的知识的总称(引自网络百科语),应该是最权威最广博的学术、知识总汇。它是这样解释书法和中国书法的: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仅看这个解释,感觉对,又觉得有问题:从于右任“不可随处小便”告示的故事说明,把书法定义为“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显然过于浅表化了,它不能准确揭示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
《百科》解读书法的内涵,还有四条:
1、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
3、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4、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
这四条从不同角度切入,阐述书法的本质内涵。每条中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算是基本说清了。
四层内涵衔接、叠加起来,应当全面、深入、系统、准确地揭示书法的本质内涵。但反复研究发现,这四条内涵衔接、叠加起来,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有欠缺的,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吻合。换句话说,就是现有的书法定义不能完全反映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
这四条中第二三四条没有问题,第一条“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最接近反映书法本质内涵的一条。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以文房四宝为工具”的界定没有太大问题。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文房四宝再加个“印”就更准确了。就是“以笔墨纸砚印为工具”。为什么要加印呢?因为在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印章是不可或缺的。
大问题出在“抒发情感”的定语上。
何为情感?百科解释: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书法是完全可以抒发情感的。中国书法中那么多书写诗词歌赋散文体裁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抒发情感的。但我们看到的,还有大量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书法作品,是启智增慧、兴道育人的,而且这方面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和强大。比如易经、阴符经、道德经等经典,它超出了抒发情感的范围。
基于这样的认识,很有必要对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进行探讨、完善。应当这样重新定义: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印为工具、以汉字书写艺术法则为准绳、以中国文化精华为主导抒情写意、启智增慧、兴道育人的一门高级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粹,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饱含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故有“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之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文化精华,应当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把中国书法仅仅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中,那它的生命力吸引力创造力就大打折扣了。
二、古往今来从上到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书法艺术痴迷不已、爱如至宝?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证明,中国书法具有无比神奇的魅力!从古到今、从上到下孕育了数不胜数的书法大家、明星和粉丝,上至皇帝、领袖,下至普通百姓。这是世界文化景观中的盛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长盛不衰的盛景呢?根源在于中国书法的美。这种美,让人赏心悦目、乐此不疲。中国书法的美集中体现在“四美”即“三功能一途径”上:
一是艺术美——美育功能。书法的艺术美来源于汉字书写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创新的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等法则。在汉字本身形体美、寓意美、韵律美的基础上,书法作品又增加了画面美、灵动美、力道美、神态美、意象美、风格美、中和美等等。上好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有无、虚实、奇正、刚柔、枯润、粗细、曲直、收放、疏密、大小、长短、急缓、浓淡、形神等,变化万端而不失中和美学,合乎法度而不失个性张扬,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触动。这种艺术美能穿越时空,跨越一切,让人在欣赏书法精品时,有与古人高人通神会意、问疑答惑的奇特“穿越”体验。这是书法爱好者的幸运,也是世界文化盛景中的一大奇观!欣赏和习练中国书法,有独具魅力的美育效果。
二是智慧美——智育功能。智慧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打开自由王国、幸福世界的唯一钥匙。中国书法作品或是一个字,或是一句成语,或是一段话,或是一首诗词,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幅对联……它运载、传递、释放、汇聚着中国智慧的能量,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砥砺,给人以方向,给人以目标,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喜庆……中华文化的经典巨著,饱含着大智慧大学问。如四书五经、道德经、阴符经、佛经等。这些经典巨著最初大多以书法或准书法作品的形式传播开的。可以说,中国书法与中国智慧互相借力增力,使艺术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1 1>2的奇效。如果中国书法失去了智慧美,它的价值就大大缩水了。欣赏和习练书法,有利于开动脑筋,启智增慧。
三是人文美——德育功能。“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这是百科对人文的权威解释。全面客观地看,中国“重视人的文化”,是精妙绝伦、举世无双的,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明、哪一个民族能比肩中华民族“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文化。追溯圣祖伏羲一画开天,画出天地人三画卦,创造先天八卦易,把人放在以天地为最大变量的宇宙大系统中来思考来认识来定位来重视,肇启了中华民族人文关怀的大道之源,催生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纵观书法艺术本身的进化历史,从甲骨文汉字的诞生,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进化简化规范化,无不体现着汉字书写艺术即中国书法服务于人方便于人的人文精神。通览伴随中华文明史的书法艺术,在古代近代以书写经史子集的人文精华为主旋律,在当代以高扬“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最美人文旗帜为大任,创作出无数的人文书法精品……欣赏和习练中国书法,可涤荡灵魂,净化思想,提升“重视人的文化”层次。
四是实践美——实现美育、智育、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书法艺术与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戏剧、戏曲、文学等艺术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美——投身书法艺术实践越久越深,越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实践出境界”的特殊魅力。它包含着四层实践境界:第一个是书法练习规范化的入道境界。书法艺术的特点规律,需要在临贴、读书法理论书籍、思考领悟和学习交流中掌握。读帖、临帖、悟贴,完全入贴,尤为重要。舍此实践捷径,便是歧途弯路。学习书法最大的问题是不临帖或不认真临帖,写出来的字不合法度,不规范,不符合书法审美标准。学习书法最佳的途径是用心临帖,临帖临到七八分、八九分象了,就规范了,入道了,书写者和欣赏者心中都会有美滋滋的愉悦感。第二个是书法风格个性化的悟道境界。临帖的目的不是当“复印机”,写的百分之百的象,而是领悟书法妙道,走出书贴,激发和释放自己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事实上,合乎法度的个性张扬是书法艺术的最妙之处。如果都是没有个性张扬的合乎法度的作品,人们就会因千篇一律而产生“审美疲劳”,书法的生命力吸引力自然而然就寿终正寝了。第三个是书法精髓人格化的修道境界。书法的精髓是智慧美和人文美。一幅上好的作品或者自己最喜爱的作品,都有其主题或精髓。这样的作品一般悬挂在家里或办公室的重要位置上,时时入眼入脑入心入行,成为做人做事的遵循,这就是书法精髓人格化的修道境界。习练书法的人大多追求这种境界。还有许许多多不练书法但很爱书法艺术或中国文化的人,其中有名人、能人、普通人,还有不识字的人,但他们有自己喜爱的书法作品,或挂在办公室,或挂在家里,以此作为座右铭,时时激励提醒自己,追求的就是书法精髓人格化的修道境界。第四个是书法艺术大众化的兴道境界。在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热爱中华文化人的推动下,书法作品以各种形式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公共场所、进入各个领域,使得书法艺术成为普及程度最高、最受欢迎的大众艺术,使得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美、智慧美、人文美、实践美的高级文化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旺盛不衰,与书法艺术大众化的兴道境界分不开。
思考研究的结论是正面的,中国书法不但不会衰败,而且会越来越兴盛。主要依据在“四新”上。
1、新机遇——精神生活的变革提质为书法艺术的兴盛提供新机遇。“精神生活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理想的选择、道德品质的修养以及兴趣、信念、社交、爱情和对知识的追求与文化娱乐享受等。”(百科解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日益强大,在大幅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担心、忧虑、迷茫、浮躁、郁闷、愤懑甚至恐惧、仇恨等负面心理成为世界流行病。说白了,就是精神生产跟不上物质生产突飞猛进的时代步伐,精神享受降低了,精神煎熬加剧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担心:“人类会不会被自己发明的科技文明所毁灭,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未来会不会被高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找不到工作,或被奴役而失去自由,或被消灭……”面对新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整个人类急需要进行“精神生活大革命”,变革不合时宜、阻碍发展进步的精神生活,构建与高科技高智能时代相适应的高质量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而这方面,底蕴深厚、美不胜收的中国书法大可派上用场,担当大任。它集艺术美、智慧美、人文美、实践美于一体,集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于一体,是变革提质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有效载体之一。另外有人担心,练习中国书法会妨碍智力的提高。事实恰恰相反,练习和创作书法,对人的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是有利于智力提高的。还有人担心书法艺术会不会被高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或换句话说高智能机器人会不会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书法作品?其实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书法练习与创作,是人的修行,是悟道,是觉醒,是自我放飞,是灵魂与生命的净化和升华……机器人写的书法再好,它始终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永远替代不了人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
2、新活力——基础教育的升级优化为书法艺术的兴盛注入新活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化、升级优化的亮点很多,反响积极而强烈的有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课使用教育部统编版新教材”、“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和编程教育”等。其中书法教育明确,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举措启动了书法艺术全面普及的长效机制。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乃至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使书法艺术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升为传承和优化中国民族文化基因的固本工程,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成为未来中国人的必备素养,为书法艺术走向兴盛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3、新平台——现代传媒的四通八达为书法艺术的兴盛搭起新平台。学习掌握书法这门高级艺术,最有效的途径是有书法老师指导——面授心传。但大多书法爱好者或想学书法的成年人,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书法或“自创书法”的。主要原因:或是就近没有懂书法的老师、或是没有时间跟老师学习、或是没有太多的钱拜师学艺、或是认为选个名帖自学就可以了……无数事实证明,没有老师指导而自学书法的,绝大多数人徘徊在自由体或不断重复自己错误的困境。自学书法几乎成了走不通的死路、解不开的难题。但这一难题正被如火如荼、四通八达的现代传媒所攻克。大批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利用各类现代传媒,或开书法专题讲座,或发送书写视频,有写一个字、几个字的,有写一幅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笔意等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让人茅塞顿开,颇受启发和教益。凡是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各种精彩纷呈的书法视频。这对书法爱好者提高艺术水平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4、新天地——文化交流的磁吸效应为书法艺术的兴盛辟开新天地。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进,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象巨大的磁场一样,会越来越多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和青年学子学习研究中国文化。而学练和欣赏中国书法是趣学、深学、快学中国文化的一种高级艺术享受。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发现有一本适合他们学习中国书法的好教材。假如孔子学院的学生,来中国深造的留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浅显易懂、简便易学的中国书法艺术入门教材,实际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应该有组织或有人去填补这个空白。
外国人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热度正在升温。比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从2017年开始,年年举办“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吸引了很多“洋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写下“我爱深圳”、“世界和平”等精彩书法作品,开启了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中国书法是价值连城而又方便修炼的亲民惠民艺术,是大多数中国人痴爱追求的高级精神生活。有空闲时间或挤时间,去学习修炼,尽情享受这种高级精神生活带来的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