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契诃夫剧作「契诃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身材略高,目光深邃而明亮,他的作品基调忧郁,但总在最后笔锋一转,添上一抹亮色。
他用平凡笔调,写尽世间不平凡的喜悦与苦痛。
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至高评价:“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他高于我,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高尔基说:“他的内心是自由的,从不会按别人的期待而活。”
纳博科夫说:“他是俄罗斯典型性格独一无二的阐述者。”
他一生只有44岁,却用短暂一生留下470余部中短篇小说,10余部戏剧剧本,及4000多封书信。
一位友人说:“他从醒来到入睡,每时每刻都在创作。”
他就是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契诃夫。
契诃夫的哥哥尼古拉为他画的肖像
01 初登文坛,用黑色幽默调侃灰暗现实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塔甘罗格市,家中排行老三。
整个童年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因为他经常打骂妻子和孩子。
契诃夫经常被迫在父亲的杂货店帮忙,稍有不顺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小说《万卡》中描述的那个9岁小男孩,如何被店老板抓着头发用皮带狠狠抽打,就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
后来父亲为躲债逃到莫斯科,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也陆续离开,只留下契诃夫一人,留在塔甘罗格完成中学学业。
契诃夫家族照,后排左二为契诃夫
独自留下的三年,他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贴补家用,虽然辛苦,但没了父亲的责打和逼迫,生活变得自由而放松,三年间他大量阅读世界名著,这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开端。
第一部剧本《没有父亲的人》就创作于这三年,他用文字发泄出内心对父亲的强烈抵触。
他早期作品充满黑色幽默,不仅讽刺社会现实,也呈现了小人物身上的奴性特点,虽然幽默,却引人深思,让人难以发笑。
如《一个文官之死》,讲述一位小职员,看戏时不小心对着将军打了个喷嚏,几次三番和将军道歉后郁郁寡欢而死。虽然荒诞,却让人笑不出来。
《胖子和瘦子》与《变色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讲述人在对待权利和平凡时,截然不同的态度转变。
也有如童话般美好的作品,《玩笑》讲述一名恐高的少女,几次三番和男孩登上山顶向深渊滑下,就为了捕捉风中那句“纳嘉,我爱你。”
《在别墅里》,中年丈夫收到匿名表白信,到约定地点苦等一天,回家后才得知,是妻子为了打扫房间让他出门而使用的计谋。
他用学生时代语文老师给他起的滑稽绰号“契洪特”为笔名,以黑色幽默的手法,狠狠将现实调侃了一番。
02 前辈指点,使他的才华不至迷失因家里经济拮据,他在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边行医,一边创作,开始频繁发表小说。
众多杂志中,水平颇高的《花絮》,刊登了他大量作品,主编列依金对他要求严格。
他限制每篇小说不能超过一百个句子,而且还要具备幽默感和深刻内涵。
在这样严格的“限制”中,契诃夫把作品精炼到极致,奠定了他简洁的文风。
他后来给列依金的信中说:“《花絮》是我的圣水盆,而您是我的教父。”
1885年是契诃夫转型的一年,一篇风格神似屠格涅夫的《猎人》在文坛引起两位前辈的关注。
一位是《新时报》主编苏沃林,他读了《猎人》后向契诃夫约稿,提出不要再用“契洪特”这个笔名,刊载在《新时报》上的小说《安灵祭》,成为契诃夫第一篇署自己真名的作品,也意味着幽默小品成为过去,作品向内在更深挖掘。
1888年,在苏沃林的极力推荐下,契诃夫获得普希金文学奖。
此后一生,契诃夫与苏沃林通信频繁,苏沃林于契诃夫来说亦师亦友,总能在创作与生活上给他建议和帮助。
因《猎人》而关注契诃夫的另一位前辈资历更高,是俄罗斯自由主义派作家格利戈罗维奇。
他亲自给契诃夫写信,高度赞扬他对人物和景物的真实描写,也对他提出非常有力度的建议——“尊重您难得的天赋,请丢开那种赶时间的写作吧!”
26岁的契诃夫,收到文坛前辈的来信激动万分,他听从指点:要尊重才华,提高责任感,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让作品更有分量。
《苦恼》的叹息与迷茫,《草原》的恢弘与气魄,《萨哈林岛游记》的触目惊心,都体现了他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度思考。
他的创作速度慢了下来,1885年129篇,1886年112篇,1887年66篇,1888年只有12篇。
他听取前辈意见,认真雕琢作品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03 一部《海鸥》,敲开20世纪现代戏剧的大门契诃夫一直追求将现实真实还原,这也体现在他的剧本创作中。
《海鸥》,打破传统戏剧的三幕结构,设计成四幕剧,不再刻意追求高潮居中,而是将戏剧转折点设置在结尾,中间更多呈现生活化和平凡化;大段台词加入哲理性思考,使内容更加深刻。
高尔基称他的戏剧新形式是一个“激动人心和深思熟虑的象征”。
但和历史上诸多变革一样,新形式初登场时并不被接受。
1896年10月17日,《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失利,剧场中充满倒喝声,剧评人称“这是野鸡,不是海鸥。”
就连列夫·托尔斯泰都说,你是位小说高手,但别在剧本上浪费时间了。
当晚,契诃夫独自坐在寒冷街头,心中充斥着灰心与孤独,他写信给苏沃林,说以后再也不写剧本了。
但《海鸥》深得剧作家丹钦科喜爱,他声称,都是导演和演员根本不理解剧本才搞砸了,他给契诃夫写信恳请重排《海鸥》,接连几封都没有回信,他决定下一封还不回,就登门拜访,直到契诃夫同意为止。
他的诚意终于打动契诃夫,1898年12月17日,在新建的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了重新编排的《海鸥》。
演出中,一阵接一阵巨浪般的掌声充斥全场,观众要求剧作者出场,但此时契诃夫正因肺结核在雅尔塔养病,观众让丹钦科马上给他发电报,以示喜爱之情。
这部《海鸥》大胆采用静场、大段独白等形式,打破旧的戏剧法则,将戏剧形式推向新纪元,成为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契诃夫也被看作是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结语“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一个演出造就一家剧院,也拯救了一个剧作家,这在世界戏剧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童道明《契诃夫传》
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病逝与疗养途中,他一生短暂,多数时间受苦难和疾病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化坎坷为泉源,不断向下,向自我的深处,探索生命的意义。
他的作品基调虽以忧郁居多,但总会在结尾展现一抹美丽的希望。
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还是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
虽然已过百余年,但他作品中处处对人性闪现的美好向往,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