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只此青绿 剧照「今年流行绿色」

时间:2022-12-29 17:49:30 来源:摄影世界

大家好,只此青绿 剧照「今年流行绿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颇受观众喜爱,

正是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意境。

如果将“青绿”的山水元素融入摄影,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参禅之初的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为参禅有悟之境界;彻悟之境界为:“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然而,在我看来,不是山看着像山,不是水看着像水,也很有趣。

松溪载酒图

我 1987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上学前常听已经考进去的学友们说“刻木刻” “腐蚀铜板”等字眼儿,心里充满着向往,这些词汇里面含有技术和动手制作的成分,一定很刺激!当然,事实证明,我在大学 4 年的学习过程过足了“瘾”。

版画,它教会我的是一种观看的方法。版画的语言不是所看即所绘,而是所看能变成什么,更重要的是将所看的东西进行转换,成了另一个东西。这个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创作习惯。

秋凉思梵图

后来,我读研学习了摄影,按理说摄影纪实性的天性不会和我上述的经历有什么关系,而恰恰这看似不成关系的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摄影的真实感和纪实效果,其精细程度甚至超出了我们的眼睛,但实际上在它“还原世界”的属性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创作空间。

夏山草堂图

2006 年开始创作《新山水》系列作品时,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作品,其实是我的创作语言的延续。

正如资深编辑马勇先生所写:“姚璐最初的摄影,总是带有版画影子。强烈设计感的画面、雕琢的细节、主观的颜色等等,让作品呈现着绘画的味道。后来,他有过很多尝试,特别是一些明显带着当代性和先锋性的作品,诸如《焚》《五行——金属》《眠》通过置换环境或空间,来阐述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或是改变人物应有的符号特征,表现与当今现实的冲突性等,都是他对一段历史的反思和个人记忆的追溯,但这些作品的意向与表达手段并没有达到他想象的成熟和可靠。直到一组貌似中国传统绘画的《新山水》的出现,他似乎才找到了属于他的那盘菜。”

秋岭远眺图

至于这套作品里面所包含的内涵,在创作当初没有那么成熟,当时很单纯,就是在完成我的艺术观察、转换的体验。直到制作完成后才慢慢地沉浸下来,思考这里面所带来的含义。

复旦大学教授顾铮先生对这套作品取的名字为:《遮蔽与重构——姚璐的新山水》。他在评论里说:“在姚璐的画面里,一切并不像上面所说的那么直接显然。画面中所显示的是,绿色所遮掩的,以及它所无法掩蔽的,这两者所形成的一种紧张关系。这是一种掩盖与暴露相持不下的张力状态。”

关山飞渡图

匡庐烟霞图

日暮苍山图

有时想想,一个创作主题,它的灵感来源可能就是生活中某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但人的思维是连续的,如同一棵繁衍生长的树,任何一个枝杈都有可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可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树枝,通过它都能找到那棵树的根。

事情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我感念自己学习的过程,那种曾经的“迷恋”和“废寝忘食”的体验。青年评论家王青云在采访时写到:“当然,艺术家能够创作出一系列好的作品,不是靠单方面技术的训练就可以实现,也绝不是在灵感显现的瞬间,就偶然地把生活中的各种碎片串联成一个整体。姚璐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语汇,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产生关联。”

感谢我上学的年代,没有电脑,科技手段不太光鲜,但却能让我们踏踏实实、别无选择、纯粹地画画。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都在后来的经历中慢慢地发酵和衍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和创作手段。看来,关于绘画和摄影,我还有着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呢。

姚 璐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举办《姚璐新景观》《遮蔽与重构——新山水》个人影像展。

编辑:黄媛媛 王羽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