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吴昌硕书法印章「吴昌硕自用印」

时间:2023-01-02 09:01:29 来源:谈艺录

大家好,吴昌硕书法印章「吴昌硕自用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要在篆刻方面有点成绩,就必须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因为篆刻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较,它是一门真正的古典艺术,而在无数的古代篆刻大家之中,清末民初的吴昌硕是最绕不过去的一代宗师。关于吴昌硕大师与篆刻,有两个小段子:

1、跟学篆刻的不用介绍吴昌硕,如果一个学篆刻的不知道吴昌硕,让他回去问他老师,如果他老师也不知道吴昌硕,让他换老师!

2、如果你需要刻一方印,不知道如何处理某个字,那么,找一本吴昌硕大师的印谱,仔细翻翻,一定能找到这个字的处理方法,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在100多年前,这个字大师已经处理过了。

吴昌硕就是这么一位篆刻界公认的神人!

(吴昌硕大师像)

一、吴昌硕与篆刻

吴昌硕是艺术大师,这是海内外公认的。他“诗、书、画、印”四艺皆精,号称“四绝”,其中用功最勤、得名最早、影响最大者是篆刻,甚至我们可以说,只要学篆刻,必学吴昌硕!

(吴昌硕的画)

吴昌硕大师是真正的篆刻集大成者(能称集大成者当然不易,就像唐诗的集大成者是杜甫,其他人就不行。篆刻史上这样的牛人也实在不多,稍早一些的赵之谦可算一位,稍晚的黄牧甫或者就差点意思),对于篆刻的篆法(字法)、刀法、章法,吴昌硕大师均有独到的建树,我们略做一下总结:

1、篆法(字法)方面。吴昌硕把起源于赵之谦的“印外求印”的入印文字取资范围更加扩大,他刻印比赵之谦所涉金石文字更多,广及泉布、碑版、权诏、镜铭、封泥、砖瓦,甚至后来封泥所特有的浑朴苍莽的艺术效果成为吴昌硕篆刻艺术的主体风格。此外又加上他深入钻研《石鼓文》(他在六十五岁的临本自记中写道:“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他将石鼓文的古拙以邓石如的“以书入印”思想引入印中,结合了其独特的钝刃之刀,开创了斑驳高古、雄浑苍劲的篆刻新面目;

(吴昌硕先生的速写像)

2、章法方面。章法一项,最能体现艺术家创造能力,吴昌硕大师将刻印章法核心难点提纲挈领地总结为“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耦花庵印存》序),这虽然继承了赵之谦大师的一些东西,但对于后世印人,实在是创作中关于章法布排的引路明灯;

(吴昌硕印印面:槃斋)

3、刀法方面。吴昌硕对于刀法的重要理论是“不拘刀法”(已经解释过了,不是没有刀法),他的原话是:“我只晓得用劲刻,种种刀法方式,没有的”(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在他的晚期作品里,我们已经无法分清切刀、冲刀、剜刺、披削等刀法,他打破了各种用刀程式,达到了完全的“刀由心出”,甚至在用刀工具方面创制了独特的钝刀(当然,这是基于他的印风)。

二、吴昌硕一方朱文印的章法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方吴昌硕的印作:十九字斋

(吴昌硕:十九字斋)

印面四字“十九字斋”,天然“三疏一密”。字形方面有天然的疏密对比,汉印四字印式,乍想觉得似乎容易安排,因为我们接触过太多的“三密一疏”印例,突出对比是相对简单的处理方法,章法上应该难度不大。但其实不然,“三疏一密”与“三密一疏”完全不同,虽然只是翻转了一下疏密关系,但却导致处理难度大增,原因很简单:

三个笔画稀疏的字因为字形原因,必然在印面形成多个不规则的留空(三个密实的字则不会),印面会因此显得非常不稳定,这种不规则的留空在古玺印式中经常出现,也易处理,古人很朴实,想法也简单,给他加一个粗壮的边界,解决了,但汉印四字印式章法格局之下呢?看吴大师的处理:

1、方圆之互异形成的对角呼应

在这方印里,吴大师将右上角的“十”字与左下角的“斋”字均处理成直线或斜线的“方笔”处理,而右下角的“九”与左上角的“字”均处理成曲线的“圆笔”,在方圆意象上形成对角呼应关系。

当然,这还是均衡型章法,只是复杂化了罢了,因为在这种处理之下,印左两字与印右两字,印上两字与印下两字不管如何划分,均是一方一圆,配重大致等同。最主要的是:因为方圆的差异呼应,弱化了“斋”字相对突兀的繁复感,它不那么孤立了。如图:

(方圆调整后的对角呼应)

当然,方圆同时也是动与静的调整,“十”与“斋”的安静,“九”与“字”的灵动,同时也使这方印动静得宜,富于节奏感。

2、字与字之间的联并

仅以上的方圆呼应还不够,吴大师为了弱化繁复的“斋”字与其他稀疏三字的对比突兀感(因为过分的强烈对比会削弱了整体感,因此需要使之“中和”),又做了字与字之间的联并。

吴昌硕大师将印面上部的“十”与“字”两字联并,下部的“九”与“斋”字联并,由此将印面的对比关系转化为上与下的对比,这进一步削弱了斋字与其他三字的不和谐。

(上下两处连接左右两字的联并点)

3、求异处理

这方印里的求异处理较多,比如“字”左右两弧的不同处理,“斋”字头部三个方框不同的完成方式,“斋”字下面凡对称两竖,均以不同方式完成,一连一断,一短一长。这些处理都使得印面元素更加丰富,同时也弱化了“斋”字的排叠感。当然,这是吴昌硕大师所倡导的写意印风的处理方式,倘若是工稳印风,是肯定不会这样处理的。放大了印蜕看一下:

(求异元素不少)

4、边框处理

这方印关于边框,值得一说的有两处:其一是“九”字末笔最后的一弯,既似边框防止此处冲出边框保证印章属性不使漏气,又似九字笔画本身组成部分增加了它的婀娜姿态;其二是“斋”字左边故意冲破边框的处理,一般的朱文边框不会这样处理,因为这样会明显的“漏气”,但在这一方印里,此处的密实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斋字需要消解),因此,吴大师除了下部边框完全敲掉外,又在左边留了通风之处,这种边框的明显“淡化”也使“斋”字与其他三字更和谐一气,更像一家人。

(吴大师84岁于西冷印社缶龛前留影)

这方印里,吴大师的诸多处理,是围绕消解“斋”字的密实这个“章法主线”出发的。包括其与“十”的呼应,包括与“九”的联并,也包括“斋”字各部分的求异化处理,甚至包括“斋”字处的边框,其实都在围绕着这一章法核心多方经营,任何一方好印,都来之不易。

(【布丁读印】之2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