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86版聊斋为什么没有画皮「87版聊斋」

时间:2023-01-02 12:53:33 来源:平分往事

大家好,86版聊斋为什么没有画皮「87版聊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87版《聊斋》,你会想到什么?

你大概会记得片头由远及近的那一盏昏黄的灯笼,耳边会响起那个近乎于魂鬼哀鸣的音效。或许夜半时分,书生窗外那一个若隐若现的身影,至今仍令你汗毛直立。而片中某些血腥凶残的画面,放到现在可能根本过不了审。

《聊斋》是什么?

是童年阴影。

87版《聊斋》以一种“笨拙”的方式,营造出了现如今的“恐怖片”都无法企及的“可怕氛围”。它凭实力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但是,它真的只是“童年阴影”吗?

它为什么没有和同时代的《红楼梦》一样,成为被观众反复提起的经典?

01

《聊斋》究竟在讲什么?

鬼狐仙怪?人鬼情缘?

是,却不仅此而已。

87版《聊斋》摘取了蒲松龄原著《聊斋志异》中的47个故事。里面有情痴、花痴、书痴,亦有善鬼、狐仙、恶人。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人”,在于“人性”。

正如片头曲《说聊斋》所唱:

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聊斋》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说教”,它更像是47则寓言,每个寓言背后都有一个“血淋淋”的真相——

比如《云翠仙》,讲梁有才沉迷于“赌博”,致使家财散尽,人性沦陷。

比如《辛十四娘》,讲冯子平贪慕酒场,饮酒无度,最终家破人亡。

比如《田七郎》的母亲告诉儿子,穷人不可以和富人做朋友,因为富人能用钱来买感情,而穷人若要还债,只能拿唯一的命来还。

而《贾奉雉》则更接近于《红楼梦》的内核,讲“万事转头空”,最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要看懂《聊斋》并不难,但若要领会,则需要一点点人生的经验,以及故事结束之后,对事件的复盘和思考。

从这一点来说,《聊斋》和“四大名著”一样,有着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严肃性”。


02

《聊斋》的弹幕里常有人说:

那时候的女演员真美啊。

时代在进步,医美甚至普及到了中学生。而我们却在感叹,30年前的演员们才是真正的“美人”。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脸“千篇一律,而过去的”脸“各有千秋。

现在是锥子脸、干瘦身,画一样的眉,穿类似的装。而过去的演员,各有各的风韵,各有各的不同。

当时许多成名的女演员,都参演了87版《聊斋》——

比如陈红的连城,茹萍的窦女,何晴的花姑子,李媛媛的地府娘娘。

还有许多我们后来熟知的男演员,也都在《聊斋》中亮过相。

比如《红楼梦》贾瑞的《鲁公女》,琏二爷的《封三娘》。

《水浒传》中的林冲,在《辛十四娘》中和“扈三娘“相会;

而观众心心念念的“御弟哥哥“徐少华,则扮演了《乔女》中孟氏的父与子。

87版《聊斋》中的“熟面孔“,多到不可思议。

导演大家谢晋、王扶林、陈家林,分别在剧中执导了《辛十四娘》、《西湖主》和《鹦鹉奇缘》。

这种堪称“梦幻“的班底,让87版《聊斋》充满了”亮点“。

而这部剧最大的功臣是谁呢?


03

观众早已经熟悉了央视四大名著的“拍摄故事”,却鲜有人知道,87版《聊斋》的拍摄同样苦难重重,甚至更加困难。

为什么?

因为87版《聊斋》是地方台出品。

当时的福建电视台,缺人、缺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刚到任的台长俞月亭仍然拍板,由编剧李栋担任总策划,拍摄当时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的80集电视剧。

要知道,央视的《红楼梦》只拍了32集。而财大气粗的山东台拍48集《水浒》,用了8年。

随即,《聊斋》录制总部在一栋居民楼里挂牌,最终确定了60个拍摄篇目。

为了保证作品质量,剧组先后举行了数次艺术研讨会,请来了袁世硕、苏里、文怀沙、王朝闻、冯至、阳翰笙、曹禺、范曾等大家,来为演职人员“上课”。

(冯至)

(阳翰笙)

《聊斋》的主题曲出自王立平之手。那时他刚刚结束《红楼梦》的作曲工作。

而当年乔羽先生填这首词,不过用了几分钟而已。

《说聊斋》从创意到最后录音,总共花了800元人民币。

用一到两集的篇幅讲一个故事,每个故事有不同的编剧和导演,而几乎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曲。

就这样,《聊斋》拍了3年,直到1990年,台里的人事调动使得拍摄任务最终停止。而已经在筹备当中的《聂小倩》、《画皮》等名篇,也只好作罢。

1991年3月,《聊斋》总结大会召开,整个项目正式结束。


04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87版《聊斋》没有成为《红楼梦》那样的的经典?

首先,因为它的画面具有“年代感”。

当年电视机的“花屏”效果,大概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而“去房顶转电线”这样的梗,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心领神会。

再有,成品水准参差不齐。

47个故事,34位导演。

照当年剧组的复盘,说成片三分之一属于中上水平,三分之一属于中等,另外三分之一则属中下。精品很少,差品也不多。

这自然是剧组“自谦”的说法,而不同的故事单元,自然缺少整体故事的连贯性,这大约也是《聊斋》被“遗忘”的原因之一。

而故事画面所呈现出的粗粝感,也会劝退习惯了“精致”的年轻观众。


结语: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头去看“老片”?

因为老片看似“粗糙”,却传递着最质朴的情感。

你能看到它的“拙”,亦能体会到“拙”背后的深意。

你能看到它的“简陋”,亦能感受到创作者那份难得的“诚心”。

怪了,为什么老片这么“耐看”?

因为真正的经典,没有那么容易被“毁”。

真正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作者其他文章:

为什么白素贞一定要“报恩”?《新白娘子传奇》远没那么简单

重温《上海滩》,才发现冯程程“没那么简单”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胡媚娘,究竟做错了什么?

“87版红楼梦”的幕后故事,可不只有“拍了5年”

《西游记续集》“不好看”?21年后重看,才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关注“平分往事”,换个方式看经典。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