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形式论」

时间:2023-01-03 13:49:57 来源:山人读书笔记

大家好,\\「艺术形式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表现论和形式论是在艺术实践中经常被提起的理论,很多时候对于一般人理解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小编也一样。今天小编就来乱谈一通。

一、含义以及对于艺术的本质认识不同

表现论是在模仿论之后产生的,是对模仿论的一种反动和超越。同时,他也是一种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基本区别是:模仿论强调的是模仿和再现的对象在本体、价值和审美上的优先地位,而表现论认为艺术的真正本质是表现主体的内在情感,强调主体情感在艺术中的绝对价值:艺术模仿论强调艺术与外在世界的感性特征,这是因为表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从挤压到释放的含义。

蒙克 《呐喊》 油画

而艺术形式论的基本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的形式。它与重视情感表现的表现论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对于形式美的探讨源远流长,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出现的四种形式概念:第一,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十世界的本质。因此数的和谐就是美的本质。第二,毕达哥拉斯的形式概念侧重于静止永恒的自然“数理”形式。大约同时期的赫拉克利特注重的则是矛盾双方的冲突。第三,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认为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本身,可归纳为“质料”和“形式”两个方面。第四,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对“合理”提出了“和式”。这四种形式概念是西方美学史上形式概念的起源,也构成了形式美学的第一个高峰。

二、两者出现的时间

西方的绘画观念和绘画实践长期以再现论和再现性绘画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表现论和表现性绘画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取代再现论和再现性绘画占据主导地位。到了19世纪。德国的古典美学是形式美学的第二个高峰。古希腊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元形式论”:古罗马以贺拉斯为代表的“二元形式论”:

三、相关代表人物及理论

在西方历史上,重视艺术中的情感表现,要到浪漫主义出现时才渐露端倪。这里所说的浪漫主义是指发生在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一股席卷欧洲的思潮。在浪漫主义之前,从古希腊到18世纪后期,整个西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重视的仍然是主体的理性、世界的秩序和认识论中的逻辑,而贬斥主体的情感、想象、欲望和本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正是浪漫主义的出现,才从根本上改变唯理性而独尊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要归功于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卢梭认为文明和理性使人类变得堕落虚弱,失去野蛮的激情和力量,而自然状态的人和自然的情感才是最真实也是最有力量的。卢梭之后,理论的关注重心开始向自然、情感和本能方面转换。浪漫主义艺术开始把卢梭提出来的“回到自然”的口号,作为艺术的原则来实践。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论的基本假定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表现论的代表人物,克罗齐认为:直觉即表现。他认为直觉作为一种心灵的活动,是一种整合印象和感性材料的能力。为了论证艺术的独立性,克罗齐在《美学纲要》一书中,从“艺术即直觉”的角度论述了艺术的独立特征。《美学》的出版,表现论作为一种系统而成熟的艺术哲学真正形成的标志,他本人被誉为“表现主义大师”。首先,克罗齐认为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其次,克罗齐认为艺术也不是功利的活动,而是一种认识活动。再次,克罗齐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最后,克罗齐认为艺术与真假无关,因为艺术表现的是形象、意象和幻象。在艺术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中,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由于直觉与艺术是同一的,所以艺术也即是抒情的表现。他认为和艺术有关的情感应是在个体中包含着普遍性,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关的情感。为了论证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科林伍德讨论了艺术与技巧的关系。他坚决反对艺术技巧论,他认为在艺术中,技巧只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如激发观众、听众心理反应或情感,而不是以艺术自身为目的。从技巧这一非艺术属性出发,科林伍德认为,凡属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所谓艺术都不是真正的艺术,是非艺术。在论证了什么是非艺术后,他得出了判断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标准,即“表现情感”的艺术。在科林伍德看来,表现情感的真正艺术是:第一,在未表现前,情感不知为何物,所以表现就是一个探究情感性质的过程;第二,对于表现者来说,在不明白表现的情感是什么时,他处在一种或烦躁或兴奋激动或压抑的心理状态中,而明白并表现之后则轻松和解放了;第三,据此可推出:对于表现者,表现情感本身就是目的;第四,表现情感只与表现者有关,所以表现情感也就是自我表现。

蒙克 《吻》

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他提出“先验形式”的概念,认为审美判断不涉及概念、利害呵目的,却是普遍令人愉快的。首先,关于“美”的命题,康德定义道:“美是无任何利害的愉悦对象。”其次,由于这种审美判断不涉及主体的私人欲念,不涉及概念并且普遍使人愉快,再加上人类具有“共同感觉力”的假定,因此尽管审美判断是个人主观的单称判断,但仍具有普遍性。再次,康德由此区分了“纯粹美”和“依存美”。最后,在康德的理论体系里,审美判断之所以可能,主要不在审美客体。而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先验形式”。汉斯立克是奥地利音乐家、评论家、美学家他反对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激情论”和启蒙主义关于语言音调决定音乐表现力等观点;坚持音乐具有“自律性”;认为音乐就是音响运动的形式;音乐之美存在于乐音的组合之中,与音乐以外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的情感没有什么关系。汉斯立克将音乐的形式规定为“运动形式”,他认为这才是“纯音乐性质的内容”,而对于情感等其他内容都予以坚决否定,由此建立了独特的音乐美学。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应,而有意味的形式是与世界的终极实在相联系的。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情感论的区别在于,它更进一步区分了审美情感和日常情感。而表现论的最大问题就是认为任何情感都是平等的,没有解释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区别,也没有解释情感的性质是什么。贝尔还用宗教来说明审美情感和日常情感的区别。他认为,对艺术形式和终极实在的情感就像对上帝的情感。

四、在艺术史上的影响

作为一种艺术原理,表现论形成于20世纪初,表现论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艺术之为艺术的独立性。艺术表现论的表现,不是自然表现,而是想象表现,这种表现同时也是形式创造,这种形式创造是在客观媒介之中实现的。最早提出艺术本质是情感表现的人是弗尔龙,他指出所谓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其后,艺术实践中的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一起,成为现代主义艺术中最重要的两种艺术形态。在艺术理论中,持艺术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虽然表现主义运动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但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像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二战后欧洲的表现主义艺术以及80年代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等。

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构成了西方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在艺术理论中,形式论几乎涉及了艺术的所有领域:文学理论中有俄国的形式主义、欧洲的结构主义和英美的新批评派。形式论的美术理论的代表理论家有弗莱、贝尔、格林伯格;音乐理论的代表理论家有汉斯立克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