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婺剧木偶戏「萍乡傩戏」

时间:2023-01-07 13:33:17 来源:上饶文旅

大家好,婺剧木偶戏「萍乡傩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更是在于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在传承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本次推出将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等方面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具有浓厚艺术生命力的“时光长河”。

玉山提线木偶戏

1 摘 要

玉山提线木偶戏是在“社”文化活动中,因祭祀所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仿人体活动制具”的表演艺术。它起源早,相沿长,故保留下相当数量的古剧目、旧曲牌、祭祀程式与人物造型,因而直接影响后来崛起的“梨园”表演。2010年,玉山提线木偶戏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关键词

祭祀程式,木偶造像;

驱邪扶正,表演艺术。

、形成历史

下塘乡“提线木偶戏班”宋代已形成,据文成镇杨宅村古碑《下洋社重修记》载:“吕望(周相姜子牙)作傀儡阵克殷,陈平(汉)继作傀儡阵复汉。”另查宋·刑书《洗冤集录》中玉山锦玉班在京(杭州)演唱时已有廿四老郎的内容。可见木偶驱邪扶正之作用已广播民间,木偶戏演出活动就成了“社”文化的主要活动形式,治内几乎社社有木偶戏班,其中下塘程氏、郑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借用名震江南的玉山紫云班的牌子,组成了“小紫云班”,经代代相传,沿续至今。

二、主要内容

玉山提线木偶戏由戏台、牛车、戏箱、木偶、乐器、剧目、曲牌、演奏人员等元素组成。戏台分花台、素台。名班用花台,普通班用素台。戏箱称“神宫”,每场演出前要祭拜“老郎”(姜子牙像)。明代木偶戏音乐唱曲牌体道士腔(怀玉山官话),有:韵、讚、赋、颂与《七科》,清代后融入板腔体的曲、调、腔,增加弦乐。后来与《玉山班》音乐相通。宋、元、明、清四代以演《目莲传》《奶娘传》为主。

二、主要特征

(一)木偶自然

每套木偶的头像、手脚雕制,都是由专业雕刻艺人据需设计,使木偶的眼、口、牙、手指、脚指活动自然,特别是头像,由艺人精雕细画而成。

(二)提线有序

木偶提线上端扎在操纵板的前后与两边,下端扣在各种木偶人物的“提线点”内,主角线繁,配角线单,技高艺人操多线,跟班艺人操少线,按剧情所需进行表演。

(三)效果显著

表演时,前后台之间用幕布隔开,观众看不到操纵木偶的艺人,只看到木偶表演,听到对白和唱词,就如同木偶在演唱一般,十分神奇,深受观众喜爱。

三、重要价值

从出土戏俑与有关古碑文记载的 “夏殷为社”上看,木偶戏起源早,在商周造像艺术中就出现了“社”文化木偶祭祠活动,对研究文艺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木偶戏造像艺术生动逼真,人物个性突出,特点夸张明白,易于表演,尤其是它的古剧目、旧曲牌、社文化活动程式都是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上饶非遗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