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清朝绘画艺术「清朝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公元1644 年至1911 年,历经268 年。虽然时处封建社会的末期,文化相对保守,但在绘画领域却出现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及个性鲜明的画家,他们或摹古或开新,各自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引领风骚而树帜画坛。
宫廷画
清王朝出于政教、娱乐的需要,十分重视宫廷绘画的创作,清朝宫廷设有专门的绘画机构以管理画家的创作,但并未正式称为“画院”,而冠以画院处、如意馆、内廷作坊一类的名称。清代宫廷绘画题材内容与风格样式丰富多彩,有为统治者点缀风雅的正统“文人画”,装饰宫廷的山水、花卉画、帝王肖像及行乐图等,在此期间还绘制了不少表现重大政治事件的大型图卷。这一时期宫廷院体画的代表画家主要有焦秉贞、冷枚、金廷标以及西方传教士出身的郎世宁、王致诚等。 此一时期,除了采用中国传统画法的画家外,中西合璧的画法是另一重要形式,焦秉贞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徒,其在接触中熟知并吸收了西洋画法入画,在处理位置的远近、人物大小时采用了透视法,重明暗,所画山水、人物、界画楼观,不论位置远近,人物大小,都能采用西法入画,均处理得当而且具有真实感,。焦秉贞是继曾鲸之后,开创"西学派"的著名画家,与曽鲸的"波臣派",禹之鼎的"白描派"并称肖像画三大派。另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是郎世宁,郎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使物体形象在保持立体感的同时兼具有些许的笔墨韵味。但这种画法也遭到了传统笔法观念的反对,他们认为郎及其弟子的作品"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作家画
清初,在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些画家承袭了董其昌的衣钵,如“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就是在董其昌的影响下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他们不注重师法造化和自抒已怀,而沉湎于古人的笔墨里,“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四王”在笔墨技巧上,善于用干笔淡墨表现山川秀丽,在袭古中融人自己的情趣和意味,由于对前人笔墨偏好的不同,他们在画风上略有不同。与“四王”并称“清初六家”的吴历、恽寿平同“四王”有着各方面密切的联系,其中,吴历山水画的透视法和恽寿平花鸟画里的没骨法是他们区别于“四王”的创新成就。 恽寿平,融明代写意笔法,兼工带写,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结合对物写生的手法,达到“与花传神”的境地,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熔铸。代表作有《载鹤图》《锦石秋花图》等。
文人画
整个清代,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山水题材和水墨写意的创作尤其盛行。而在文人画的影响下,更多画家追求笔情墨趣,以画为生、以画来表达情感。清初文人画坛最具有个性和生命力的是以“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画家群,他们走着与“四王”截然不同的道路,出于政治上的态度,他们以山川、天地、万物为师,利用传统形式抒发真实的情感,各自创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石涛所作《细雨虬松图》在用笔上取法李公麟、倪瓒,以及梅清,又具有强烈的个人面目,在秀雅之中不失凝重。山石树木用墨笔勾勒,线条果断干净,具有强烈的书法韵味。整幅作品只是在极少处略加皴点,用淡淡的赭石与花青色对画面加以润色,显得既典雅而又别致。其次在景物的布局安排上也别具匠心,画卷中部截取一段,突出山峰巍峨之势,体现其总结的三叠两段山水构图重要程式,三叠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两段是景在下,山在上。反映画家不太重视空间布局,而以心灵空间法去融汇自然空间的方法。这种程式化构图的提出,是画家对“思”与“景”相互关系的新认识。与此同时,石涛用“点苔”的变化来丰富画面的笔墨表现力,以浓点和枯点的交叉互用,形成恣肆奔放又凝重饱满的形式结构。更重要的是,石涛在不大的篇幅中表现他自己的真切感受和强烈的爱憎 进入清朝中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盐商富户的附庸风雅,使得扬州成为文人画最活跃的地区。受石涛等富于创新精神的画家画风的影响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画。文人画家们强调不合于传统、不合于正统风格的特征,为保证个性完整,无不采用极端的形式,即"痴"、"颠"、"狂"、"怪"的非常途径,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