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关于扇子的作品「古典宫扇」

时间:2023-01-10 11:25:40 来源:art张小玉

大家好,关于扇子的作品「古典宫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折扇小史:扇子艺术是如何风靡世界的?|@art张小玉

十九世纪,英国王尔德有部剧本叫《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后来传到了中国,演变成了一出经典沪剧《少奶奶的扇子》。这部剧讲述了十八年前,女子因丈夫沉迷舞场负气出走,改名后成为一个游离于上层社会交际花的故事。话剧后来又改为了同名电影,可以说轰动一时。

《少奶奶的扇子》

扇子和少奶奶的搭配非常微妙,因为前者本来就是种“无用之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实用品,逐渐带有了文化隐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折扇的文化发展史。

团扇的诞生与流传

在我们的印象中,任何带有点历史文化感的东西,大多和中国有渊源。扇子中的团扇,就最早诞生自中国。《说文》中有记载:“箑,扇也。”在古代,扇子被称作箑,它的诞生要追溯到殷商之前。在很多原始的图像中,出现过人们手持鸟羽跳舞的样子,可见当时人们已经用它来扇风纳凉。

中国团扇

在中国封建时代,团扇从实用品变成了祭祀的礼器。而这种制度典章仪式中的物品,也逐渐由中国传入了朝鲜和日本地区。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国团扇传播到朝鲜半岛,在茶户里遗址古坟中出土的一些文物里,就发现了包括团扇手柄和团扇袋在内的物件。在后来的安岳遗址古坟壁画上,还能看到达官贵人们在使用团扇的场景;公元6-7世纪左右,中国团扇传入日本,现存于京都广隆寺的一把中国团形古扇成了日本最古老的传世团扇。隋朝时刚传入日本的团扇被皇亲国戚们奉若珍宝,到了唐代日本已经能进行规模制造了。有些以槟榔树叶为原材料仿制,水平和工艺不输中国。

日本早期金粉风景团扇

唐代王建《调笑令》词曰:“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团扇是诞生于中国的一项优美的扇子艺术,但是折扇这种更加开合自如、不拘于方圆的扇子,却是北宋年间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折扇的诞生地,又是哪里呢?

折扇的东亚流通小传

折扇艺术的原产国,要追溯到朝鲜了。在《辞海》中有这样一番解释: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也叫“折叠扇”。又因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故又称“撒扇”或“聚头扇”。按这种扇出自朝鲜,宋时已入中国。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29记录了三种折扇:画折扇、杉扇、白折扇。据考证,白折扇便来自高丽。

高丽折扇

在史书中,更常见的是记录日本的折扇。《宋史·日本传》里记录过宋代僧人奝然遣弟子呈上的礼单,包括“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时间是北宋端拱元年。再如《宋朝事实类苑》也记录了汴京相国寺出售日本旋风扇。

彩绘桧扇,日本平安时期后期

在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与日本交好,后来因为不胜倭寇的侵扰,与日本绝交。当时的太祖对日本鄙视之意很强,有一首《倭扇行》中,还写道了海防官兵部门缴获了大量从倭寇手里的战利品,其中就包括日本的折扇。也许这也算是一种折扇流通的方式吧。再后来到了惠帝时期,开始对日本使臣优待赏赐,开启了“勘合贸易”的序幕。从这时候开始,日本折扇便以商品的姿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了。

利玛窦与徐光启,手中持折扇

折扇从日本传入中国后,出现了一种当年中国团扇流入日本时候类似的景象:折扇成为了君臣之间的走俏之物,皇帝赏一把折扇给臣子算是莫大荣耀,而文人雅士之间也互相馈赠折扇。所以画中的利玛窦作为当时进入中国宫廷的传教士,手上能得到把皇帝赏赐的折扇,也知道他颇得赏识。可以说,折扇成为了当时风靡的高档礼品。当时的中国,也开始仿制折扇,不过日本的洒金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于是当时正德皇帝还专门派人去日本学习。到了嘉靖时代,四川上供的折扇已经非常成熟了,数量多而且名家辈出。也难怪《红楼梦》三十一回晴雯要了宝玉的宝贝折扇作“千金一笑”,如果不是因为折扇珍贵,何苦费那劳什子?

红楼梦中晴雯撕扇

折扇在进入中国后,也开始迅速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对于折扇的仿制,并非全部采用日本工艺,而是借鉴了中国团扇形制的影响,从单面贴纸变为了双面贴纸,还把扇骨大幅度增加了;在折扇的画面上,中国文人也下足了功夫,明清的扇面书画珍品频出,艺术价值极高;

唐寅扇面画

在仿制的折扇中,有一种杭州出产的“油扇”:油扇,俗称杭扇。杭人专为之,骨细密以三十六始,有多至五十骨者。展之形如半规,面用柿漆涂纸,泽以黑油,故亦名油扇。……佳者翦金箔为翎毛、花卉、正草、行书贴于两面,亦有彩画人物者。此扇同、光后忽行于士大夫家,近则王公大臣争用之矣。遂有以棕竹、象牙为骨,以泥金作书画,或写蝇头细楷,凡外官赠送京员,以此扇为盛仪也。

油扇,杭扇

中国仿制日本的折扇,因为更加的美观和坚固,又开始形成了一种对日本的逆输出,这种扇子被日本僧侣格外推崇,也引发了民间的风靡。受“唐扇”的影响,日本的制扇工艺也开始演变。

东方折扇风靡欧洲

16世纪前后,中国仿制的双面贴纸、扇骨密集的折扇开始从印度流向了欧洲,成为了欧洲折扇最早的雏形和鼻祖。和中国的折扇不同,欧洲折扇的材质和装饰颇为奢侈,名贵的象牙、龟甲等拿来制作扇骨,宝石、珍珠、羽毛等装饰扇面,因此这种华丽的艺术在宫廷和上流社会极为流行。而且这一时期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们,也非常喜欢将折扇入画,体现出一种神秘的东方浪漫情趣。

安格尔《杜瓦赛夫人》,手持折扇

19世纪之后,日本折扇大量出口欧洲,这些扇面使用高档丝绸,画面表现的是独特的日本内容,颇有东方风情。这种东西方风味结合的折扇也被称作是“贸易扇”,奠定了现代折扇的基础。在很多19世纪印象派的画中,都出现过这种非常日式的折扇,也成为了一大特色。

莫奈《日本女人》,手持贸易扇,墙上挂满日本扇。

结语

一把折扇,折射的是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通过折扇艺术,带来的是一种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上的集体认同,也促进了其它文化、贸易的往来,这是智慧的结晶。而东亚折扇向西方的传播,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百花齐放,东西方不同民族文化的创意,也在小小折扇中得到了体现,这是艺术的繁荣,也是世界文化的互助共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