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工艺美术师刘汉林「何光生雕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饭后,何汉林来到位于汕头老市区的木雕艺术工作室,一边仔细端详着未完工的《蟹篓》作品,一边拿出雕刻工具忙活起来。“笃笃笃……”木槌敲击着刻刀,刻刀所至,木屑掉落,一只只木螃蟹在他的打磨、精心雕琢下逐渐显现。
何汉林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与木头“打交道”已有40余年。《岁寒三友》《百鸟图》《半畔花篮》《百鸟朝凤》等名作都是出自他手,一些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其中《百鸟朝凤》还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虽然自己的木雕作品屡被收藏及获奖,但何汉林仍每日埋头在木头的世界里潜心创作。目前他正在加紧创作汕头市文化馆的展品《蟹篓》,预计今年春天完工。
“我其实没有什么代表作,有些成品出来的当下自己是满意的,但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觉得不够完美,还有可以再完善的地方。”一句话,透露出何汉林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也正因为如此,他始终能静心、用心投入,让精品更精,亦让人生更美。
生活再清苦也未放下手中刻刀
“1976年,我1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从最基础的磨刀开始练习基本功。”何汉林回忆道,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亲何长清在当时的汕头木雕厂工作,每天下班后都会把木雕活带回家里做,而放学回家的何汉林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久而久之渐渐喜欢上木雕。
“想要做木雕,必须先学会磨刀。光是磨刀我就练了好久,好在父亲经常教我,后来我逐渐掌握了构图、布局、用刀、凿胚、细刻等技艺。”何汉林说。
1983年,父亲退休,何汉林顶职进入木雕厂工作。“那时正值汕头经济特区初创之时,潮汕木雕一度供不应求,木雕厂的订单多来自广交会,很多木雕产品都出口国外。”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种种,何汉林显然还很激动。凭借着扎实的雕刻功底和一股闯劲,何汉林开始自己制作样品,他的尝鲜之作——代表吉祥的花鸟木雕,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在制作花鸟木雕时,何汉林花了不少心思。据他介绍,当时潮州木雕多以人物为创作题材,他认为可以尝试创新,于是就琢磨着在花鸟、松鹤等作品中增加台灯功能,将实用性与工艺美术相结合。这款样品在广交会上展出后大受欢迎,订单量多达几十件,何汉林乐得合不拢嘴,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久后,他成为木雕厂独当一面的样品设计人员。
1995年,木雕行业遭遇寒冬,原汕头木雕厂解散后,许多木雕手艺人也被迫转行。时代浪潮下,何汉林也不得暂时转做别的工作。他开过日用杂货店,也做过其他小生意,然而内心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意愿:老本行不能丢。转行不久,何汉林果断创办木雕工作室,走上一条独立创作的路子。
回想起那段时光,何汉林说,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很清苦,收入微薄,有时候甚至难以为继。然而,再苦再累他都没有放下手中刻刀,每有订单他都欣喜若狂,作品刻一件卖一件,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耗时3年创作是“家常便饭”
面积50多平方米、雕刻工具上百种、花草鸟兽木雕作品栩栩如生……这是何汉林位于老市区的木雕艺术工作室。他在这里已经待了40多年。
多年来,何汉林习惯在夜晚时分进行创作,因为夜晚总能给他许多灵感和思考。由于地处老市区,夜晚12时后,他只用刻刀进行细节雕琢,刀法轻柔,避免影响邻居休息。
40多年来,他也数不清自己刻了多少件作品,不过一幅名为《腾飞》的骏马奔腾木雕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他花了3年时间。
“其实作为一名纯手工艺人,花3年时间完成一件作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汉林说,《腾飞》由三巨幅木头拼接起来,长达6米,雕塑上有数十匹形态各异的骏马,还有松果、柳枝、竹叶、玫瑰花、凤尾竹等草木,光是雕刻骏马的神情和草木的纹理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除了《腾飞》,2011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木雕作品《百鸟朝凤》,同样历时3年创作完成。原来,他前后创作了3个版本,每一版都不同,创作第三版时才觉得满意。他在这幅作品的构图布局、鸟的神形、花的姿势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在细刻上,他大胆地将圆雕、浮雕、沉雕等技艺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层层镂空、重重叠叠、交相辉映的效果。
采访中,何汉林不忘向记者介绍创作木雕的工序及关键步骤,他说:“设计图纸、凿胚定型、修观加工3道工序环环相扣,丝毫不得马虎。绘图设计是注重前后层次、整体轮廓构图设计,要让潮州木雕镂空雕的独特技艺体现出来,设计的基础一定要做扎实。”
寄望更多年轻人投身木雕行业
深耕木雕行业40余年来,何汉林坦言他不止一次想过传承问题,而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总会产生些许焦虑。“学习木雕技艺要有所舍弃,更要静心,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沽名钓誉。”何汉林说,然而现实是,当下极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由于后继乏人,心急如焚的他只有一边继续研究木雕创作,一边将手艺传授给“90后”的儿子何东凯。
何东凯曾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进修,对于工艺美术颇有知识基础和见解,目前已在小公园片区经营一间木质工艺品店快一年时间。他开玩笑地说,虽然曾随父亲学习了9年,但是目前仅是以“打工”的形式在帮父亲的忙,要让自己把这门手艺当作唯一谋生手段,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历练和适应。
然而何汉林认为儿子的木雕技艺基础已经非常扎实,尤其是凿胚定型工序,一度令身边的人误以为何东凯所凿出来的木胚是何汉林所为。此外,何东凯偶尔会有许多创意点子应用在木雕上,“如果他能全身心投入进来,一定会做得比我好。希望他能够接力成为何氏木雕家族第六代传承人”。
采访中,何东凯也向记者坦言,自己虽然曾经想过放弃,但还是得坚持,不能枉费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把手艺传承给何东凯的同时,何汉林也努力寻求与一些技校合作,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木雕行业,将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文/图】张伟炜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