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歌德年轻的时候曾立志成为世界著名画家「中外画家」

时间:2023-01-16 12:05:29 来源:青衣

大家好,歌德年轻的时候曾立志成为世界著名画家「中外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蓝色关注我哦~

作者:青衣


我们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看外部,一种是观察内心。

被我们使用最多的,是观察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极少用它关照我们的内心世界。

“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的眼睛观察你的绘画。”

说这句话的人,是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先驱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他出生于1774年9月5日,德国格雷夫斯瓦德港市一个富裕的家庭。

然而,不幸接连不断打击着他幼小的心灵,7岁时母亲去世,过了1年姐姐离世,5年后哥哥在滑雪时为了救他不幸丧生,17岁时他的另一个姐姐也去世。

亲人不断地离去,给弗里德里希的人生笼罩了一层忧郁的气息,同时也表现在他的绘画风格中。

20岁时,到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绘画,但他主要靠自学成才。

1805年,歌德慧眼识珠,从他内敛而丰富的绘画中,看到高度的美感和寓意。

在歌德的极力推崇下,弗里德里希获得魏玛艺术学会奖,后期成为德累斯顿学院的绘画教授。

说了那么多,究竟他的画是什么样的呢?

不妨上几张他的代表作,让我们一幅一幅慢慢欣赏一下。

这幅画的名字叫《海岸和渔夫》,这是一个清晨,渔夫将要弃岸登舟。

身后是绿草茵茵的家园,前方是迷雾不明的海洋,像极了迎着朝阳上班的我们。

一天的忙碌和辛苦摆在眼前,无论收获几何,都欣然前往,不知未来怎样,都要以身拼搏。

家中有遥望我们背影的父母,有期盼我们归来的爱人,还有嗷嗷待哺需要抚育的孩子。

走出去,总会有希望,停在原地,只有无望。

这幅名为《夏日》的画中写满了热爱,远处的河流和山川在晨曦中醒来,近处的绿树浓荫下一对情侣热烈拥吻。

清新的微风中,一定有一股青草的香气。

这幅画作于1807年,与上一幅是同一年,要知道那是一个歌颂宗教的时代。

而弗里德里希的笔下是对大自然和人类的赞美,他用行动践行着“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的宗旨。

一颗独立而清醒的灵魂,难怪歌德会如此欣赏他。

这幅《橡树林的修道院》,让弗里德里希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

画中弥漫着浓重的阴郁,于1810年在柏林美术学院展出时,震撼了到场的所有人。

黄昏下,一派颓败的断壁残垣。

只有大门屹立不倒,与顽强的橡树一起呼应,似乎在互相倾诉着当年的辉煌,以及内心的不甘。

天上一轮惨白的月牙,在余晖中欲哭无泪,即将到来的黑暗,会吞噬所有的一切。

地上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下,是什么人的墓穴,也将被历史的尘埃淹没。

有盛就有衰,有繁华就会有凋败,这是人生的常态。

曹雪芹曾深有体会地感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这本来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界,不要奇怪,历来都是如此。


这两幅橡树有些类似,像极了我们宋代的枯山水。

枯山水追求的是“苦行”和“自律”,我们从这两幅画中,也不难看出其中的坚韧。

谁的生命中不曾有几次暴风雪的袭击,只有坚挺地直面接受,然后静待春暖花开,获得的是又一次茁壮和成长。


这幅画《窗边的女人》,原型是弗里德里希的夫人,色彩浓郁而安静。

自从结婚后,他笔下的色彩丰富起来,也明媚起来,可见他有多爱她。

窗外的碧海蓝天下,一只行船从窗前经过,漂泊千里万里,奔赴它要回归的港湾。

窗内是两个相顾无言的人,他凝视着她的背影,定格在心中。

正如当年苏轼凝视妻子的眼神,在妻子离世后十年的梦里,仍能清晰可见她“小轩窗,正梳妆。”那初见的惊艳,难怪他会“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是他满满的思念。

我们的心始终在流浪,直到找到那个自己最爱的人,才安定下来。

这幅《山景与彩虹》创作于1810年,那一年弗里德里希36岁,正值中年旺盛的创作期。

画面上一个远行的路人,走了很远的路,经历过风雨交加的艰难,终于迎来了彩虹满天的一刻。

眼前的树木和村庄,正是他要抵达的地方,望着远方的美景,他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他身后黑暗的泥泞和枯木的狰狞,都将成为过去,迎着彩虹的明媚,步步都是希望的原野。

无论人生的风雨再大,都有风停雨住的一天,只要不停下脚步,终会迎来”势如骏马奔平川“的时刻。



这幅名为《吕根岛上的白垩绝壁》,上方是两棵交织在一起的树木,柔软的纸条相互抚弄。

树下是三个看风景的人,青年眺望着远方,老年人盯着地上细细钻研,女人爱惜着自己的衣裙,看到草丛中令人惊喜的所在。

生活中,跟我们亲近的人,都在心中编织自己的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只能相携同行,却永远无法抵达彼此的内心。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思想,有一千种对人生的看法。

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而已。


这幅《林中的猎人》是一首哀歌。

一个踽踽独行的猎人,即将走进茂密深沉的森林,前方的黑暗将是他的墓场。

他身后的枯木上,一只乌鸦已经为他唱起了哀歌。

我们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我们总是一腔孤勇地前行。

在生死面前,所有的事都变得那么云淡风轻与无足轻重。

惜取眼前景,珍爱身边人,因为明天和不幸,永远都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这幅《黄昏漫步》是弗里德里希晚年的画作,是他内心的写照。

生命之树枯竭了,还是那抹清冷的月色,照着他孤独的身影。

他低头沉思这一生,年幼丧母的哀痛,兄弟姐妹离世的悲伤,被他背负了一生,像路旁的巨石一样压在沉重的心头。

漫天的荒草遍野,却没有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他曾经的辉煌,旧时的恩爱,都被舍弃在身后。

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是主流,岁月大浪淘沙,过了100年后,世人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伟大。

他以独立而清醒的思想,成为超越时代的先驱,至今他的画是世界上展览最多的杰作,可惜所有的荣耀他已经不知道了。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行,我们永远不能重走一遍。

在热爱的事业中倾情投入,在深爱的人心中根植恩爱,在所到之处尽情欣赏,在所知所感中体会苦乐。

在人生的路走到尽头处,无怨无悔。

所谓的人生无憾,大概就是这样吧。


最后上一张画家的自画像,让我们铭记他的容貌,细细体会他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吧。


END

作者:青衣,签约洞见、十点读书等各大平台,以文为马,行走天涯,见证诗和远方的女子。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每晚八点半,我在这里等你


【关注我】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