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毕加索艺术特色「怎样理解毕加索的画」

时间:2023-01-18 13:17:17 来源:菲尔艺术

大家好,毕加索艺术特色「怎样理解毕加索的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全世界前 10 名拍卖价最高的画作里毕加索的作品占据四幅

作为一个生前便由卢浮宫收藏画作的画家他的存在无疑为西方美术史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毕加索这个在很多人眼里

绘画不如三岁小朋友的人

凭什么那么厉害?

你来看看他的画

要构图图没构图,要造型没造型

还没我儿子画的好看,到底凭啥叫大师?

难道画的看不懂就可以称为大师了吗?

那你了解过少年时期的毕加索吗?

可能答案就在这里。

01

毕加索不如你?他年轻时候的作品你见过吗

毕加索曾经说过:

“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

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

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

你以为他这样说是自恋?

那我们就走进他的小时候,

来看看他四岁时候的作品。

从构图到色彩搭配到人物形象,

从遮挡关系到动态把握,

这是一个四岁连笔都拿不稳的小朋友的作品,

想想四岁的我们在做什么,玩泥巴?

这个世界真的是有天才的,毕加索就是!

而天才的进步也是飞速的。

毕加索12岁时候的素描石膏像,

你觉得这已经很优秀很震惊了?

完全不够!他十三岁的作品就完全

可以媲美很多写实主义大师了。

这是毕加索13岁时候画的素描石膏作品:

毕加索13岁时的油画作品《老渔夫》:

《最初的圣餐》毕加索14岁的作品:

而这幅《科学与慈悲》

是毕加索进入艺术学校后,在老师的指点下创作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面展示了医生和修女共同护理病人的场景,整个画面的色调是非常沉重的,透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的思考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饱有内涵的画作,谁能相信它出于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之手。

有没有被深深震撼到,

我们以为画画连孩子都比不过的毕加索,

竟然年轻时候的作品写实到如此地步。

所以,毕加索说的在小时候画得

像大师一样真的不是在夸张。

那为什么毕加索之后的作品变成了那个样子?

更奇怪的是毕加索名震画坛并不是因为写实,

而是在立体主义之后。

可见基本功是大师的必要却不充分条件,

我们看大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02

毕加索“越画越差”?

看了早年毕加索的画作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在“逆生长”状态,

毕加索真的是“越画越差”吗?

看一下毕老师的自画像发展史吧。

15岁

24岁

56岁

看完是不是一脸的问号?其实正像毕加索自己说的那样“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圈,背离传统的绘画道路,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开启属于毕加索独一无二的艺术道路。

在我们被惊艳的青年时候后,毕加索因为被好友自杀影响进入忧郁阴沉的蓝色时期。情人奥利维叶的出现为毕加索的绘画注入一股鲜活的气息,画面弥漫着粉红色的浪漫环宇。再到他最被人所知的立体主义,使毕加索真正的名声大噪起来。可见他一直在创新,在改变,毕加索也因创作方法的多变和作品风格的多样而被誉为“永远年轻的画家”。

蓝色时期毕加索作品

粉红色时期毕加索作品

立体时期毕加索作品

提到立体主义不得不提的就是《阿维尼翁的少女》,它被认为是最早的立体风格作品,立体主义也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性似乎是被扭曲着表现出来的,但实际上最左边的带有埃及常有的正面的姿态,而中间两个人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古伊比利亚雕刻的痕迹,右边女性则是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每个形象都是毕加索深思熟虑而创作出来的,是他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下的创新。谁还敢说这是简简单单的臆造?

毕加索一直在思索,在改变,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似乎是“逆生长”的。

这就是毕加索自己的独特,从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古典主义中去领悟创新,并且并受到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影响,他对东方的艺术也具有非常的兴趣,塞尚的几何形构图几何结构美更是给了他新的灵感追求。

“当一个画家看到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么?……我们能不能‘同时地’把它们画出来呢?也就是说能不能用‘二维’的画布画出‘多维’的物体呢?”

——毕加索

毕加索是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天才,他希望在画作上去表现一个动态的人物,一个具有“双面性”而不单调的个体,他的不断尝试也成就了他不断超越自己、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他一面开拓着新的艺术样式,一面却又回到旧的样式中去寻找新的可能性,这是毕加索作品难以被大家所理解的原因,也是毕加索可能拥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03

亲眼看到自己画作被收藏进卢浮宫的人

这个就很优秀了,毕加索这个愿意打破自己去进行蜕变的天才也注定不平凡。对于影响力仅局限在艺术圈子里的人,大众未必会对他俯首称臣,而毕加索的艺术能量之大,已经辐射到了建筑、奢侈品,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柯布西耶就深受毕加索的影响,他的萨伏伊别墅就是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得到灵感。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柯布西耶作品——萨伏伊别墅

而当香奈儿和毕加索碰撞在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样新的火花呢?

1924年,在芭蕾舞剧《蓝色列车》上,香奈儿担任全剧服装设计、毕加索负责节目单和幕布的创作,二人的合作也为这个舞台增彩不少,两个人也是至交的好友。

毕加索为芭蕾舞剧创作的巨型布景《沙滩上的女人》

毕加索曾透露过,“绘画不是一个美学过程,而是......一种魔法,一种获取权力的方式,它凌驾于我们的恐惧与欲望之上。”看懂了毕加索的作品,就能理解毕加索想要表达的“魔法”,并且把它化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来了解毕加索的意义,给自己点亮一个全新的审美技能,是其一,汲取毕加索艺术中的宝藏,则是其二。

要想彻底了解毕加索,说难也难,难的地方陈丹青也告诉了我们,“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

所以真的要懂毕加索,并不是可以瞬间完成的事情,或许要看一下非洲艺术,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还有希腊的艺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