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浅谈当今书法展览场域下的审美心态的变化「书法与性格」

时间:2023-01-22 12:53:21 来源: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大家好,浅谈当今书法展览场域下的审美心态的变化「书法与性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何建玲/文


摘 要:书法展览成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书法展览的宣传手段增加,书法展览通过各种新形式使书法文化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代书法展览具有竞争效应、精致效应、创新效应和崇奖效应。由于书法展的市场化,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心态发生改变。去除书法展览形式的弊端,成为促进当代书法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书法展览;书法传播方式;审美心态

书法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历史,其所反映的精神价值追求,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在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环境下,书法展览成为推动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形势的改变,当今书法展览场域中的审美心态也出现新的情况。


1 当代书法展览的外部媒介环境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传播导致文化环境更新换代,生活方式的去书法化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媒介。书法等文字信息的传递媒介可以追溯到宋代印刷术的发明,在清代时,书法仍然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书法彻底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书法作为国粹,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化艺术却仍然为部分文化艺术家所称道。书法的研究群体虽然逐渐小众化,但却改变不了其对于传承古典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当代书法展览的作品,基本是由专业的书法家所创作,这和之前时代书法的大众化有所区别。但是,书法创作的门槛却呈现降低趋势,在民主社会,每一个人,只要有这方面的能力,都有权利进行书法创作。而古代社会中,书法创作只存在于上流社会之中。其创作者多为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或是各行业的精英名流。比如《兰亭序》的作者书法名家王羲之就在朝廷担任过多种要职,行书集大成者颜真卿就曾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苏轼在宋哲宗时曾任翰林学士。古代社会书法的流传具有范围的局限性。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书法的创作和传播已经解脱了束缚,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里,人民群众都有权利享受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每个人都有创作、欣赏、享受书法作品的权利。当代书法的开放性让更多的人投身于书法创作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创作者的群体和创作热情,提高其积极性,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让我们不用身临其境就能找到无数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但是,泛滥的搜索引擎却成为了深入学习、感悟文化真谛的枷锁。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进程,应当遵循历史规律。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书法作品细节的研究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也推动了书法作品在新时代的弘扬。在没有数码拍照和扫描等技术高科技之前,纸质文本传播仍然是书法作品传播的主要方式,距离等缘故成为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限制因素,也桎梏了了书法的发展。数字化的来临让一切简单地实现,数字化的发展突破了时空条件的束缚,让全国各地的书法创作者能够通过屏幕就进行交流研讨。能否充分有效地用好网络条件是当代书法和书法展外部环境媒介发展的决定因素。


2 书法展览与书法信息的传播

书法展览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开展会和宣传,促使书法爱好者和评价者共同参与展览活动,在展览会上互相欣赏交流,实现书法为文化的有效传播。书法展应当明确受众目标,因为书法艺术毕竟是少数群体能够完全理解其中内涵的文化艺术。优化受众目标,使专业的书法艺术家成为受众的主体,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最优化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而且,对于书法艺术的批判性建设问题,专业的书法艺术家和评价者最有发言权,他们能够将自身意见结合实际要求,最大程度地呈现出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

书法展览的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大众媒介。电视、网络、手机app的兴起,使得传统纸质媒介的发展逐渐衰落。传统媒介虽然不流行了,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绝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走向没落。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其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关系着社会主义整个阶段的全面发展。因此,书法信息的传播要利用互联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成话题现象的优点,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并通过其表现的意义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书法信息传播的最终意义在于带给人以精神的动力,激发更多的人去研究书法当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用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来。


3 当代书法展览的展厅效应

当代书法展览具有竞争效应、精致效应、创新效应和崇奖效应。书法展览的作品多,但参观的内容却是有限的,这要求优秀的作品应当具有其别具一格的特点,方能够有效地吸引参观者的目光。所以,为了能够在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部分书法创作者把创作重点放在了书法作品的形式和包装上,导致了其作品内涵表现不足,呈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为了实现书法展览体制的精化、美化,书法展会的规模和形态也呈现越来越精致的情况,这也就要求书法作品也要具有足够的档次才能够上架,参观者对于具有美感作品的追求增加,这间接推动了创作者对作品创作的自我要求,推动了作品的精致化。

展览机制下的书法作品由于同类竞争的加大,需要打破常规方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形式和内容多方面的创新成为普遍化趋势。创新性的作品在本质上与传统作品的差距较大,以新形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能改改变观众的审美观,用新价值体系的视觉呈现带来别具一格的风采,这其中还不缺乏能够弘扬时代精神的书法精品。竞技类书法展览过多,将导致书法创作者把创作重心从作品造诣、作品内涵中移开脚步,转而迈向研究评委喜好,研究观众心态的偏门上,造成了书法作品真实性、现实性的转移,不利于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新环境下,书法展览场域下的审美心态已经改变。如何控制局面,把书法艺术作品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出来,改善书法展览形式传播书法文化的弊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扎根于传统民族精神和优秀古典文化,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新方法,结合时代精神,才能够促进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宗荣.书法展览对现当代书法的影响[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4):116-116.

[2]朱国标.当代书法展览的要点探讨[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5):31-32.

[3]王成东.浅谈公共图书馆书法展览的社会作用[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0(9):139-142.

(孟云飞转自《炎黄地理》 2018年第4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