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关于中国书法的问题「浅析中国传统书法的学习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翟正炜
一、因人而异,取法乎上【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有很多人想要学习。如何学习好书法,笔者的建议是:要深入领悟各传统书体的特征,坚持传统训练技法,取法乎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体。
【关键词】书法;传统;临摹;交流
首先,要坚持传统。学习经典,其实就是深入传统,这也是学习书法在观念上的取向问题。深入传统,学习经典,要传承古人书法书风,做到崇尚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艺术营养。对古人要有敬畏之心,以崇尚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书法经典和书法家,这种敬畏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在坚持传统方向上不能迷失,并应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其次,要取法乎上。《书谱》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中国书法有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书法作品浩如烟海,名家众多,风格千秋。有些作品被尊为经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米芾等人的作品,可以作为学习书法必须临摹的作品。而像郑板桥、张瑞图、徐渭等人的作品,个性过于强,路子较窄,对初学者就不一定合适。又比如米芾、赵孟頫、文徵明、傅山等都是行草大家,但他们的篆书和隶书并不好,临习与否均可,因为篆隶不是他们的强项。因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同临一个帖,每个人的感受、领悟出的含义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时代、年龄、环境、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学书的历程不同,必然会形成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从传统与审美的高度加以归纳、整合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学习书法要从经典入手,学习古人的名碑名帖,就如同酿酒一样,酒是用粮食酿造出来的,但你不能拿出一粒谷子就说它是酒。因此,要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经典,用这些经典的文化去滋养书法艺术的内涵。
学习中国书法最好的途径,自古以来就是临摹。有的人根本没有认真研习古代碑帖,就一味追求线条、技法、墨法、章法等,没有深入传统的法度,认为自己随意的书写就是法度,这种方法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作品,开始看还颇有点新鲜,再看时,就会觉得如无根之木,难登大雅之堂。犹如很会说话的人,一定会是文学家吗?不一定。书法同理,传统功夫再好,如果其书法没有艺术和创新,如排算子,字字雷同,那只能说明他是字写得好的“写字匠”,是一个抄书匠人而已,不能称其为书法家。因此,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一)如何选帖
一是选对帖。要根据自己的喜爱和适应去选择字帖。
二是学对帖。选对字帖后,就要去临。如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书中选其中的一种字体去临习。再在选临这种字体中去选其中一个帖(专一帖),作为自己学习的主攻方向。
(二)临帖的常见方法
一是读帖。首先要读碑帖文字的内容,了解碑帖的基本内容及背景。经典碑帖一定有其历史背景,读熟之,对临帖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精临。就是把选好的字帖放在眼前,对着去临写,一定要临得像,越像越好。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说观察要精细,摹拟时一定要像。
三是意临。是在临原帖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把古人的东西与自己的想法融合表现。
四是背临。完全把字帖背出来去临写,但要保持原帖的神采。背临,其实就是一个记忆问题。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临帖一定要专一,不要经常换帖,这是不可取的。
临帖时要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要越写越快乐,否则就会觉得很辛苦,所以学习书法要耐得住寂寞。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反映了中国的哲学文化。书法中包含了许多哲学对立,比如用笔的快与慢、结构的正与斜、墨法的浓与淡等。书法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诸多矛盾中达到一种平衡,达到一种中和。《礼记·中庸篇》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如果做到了中和,就会天地万物,各得其宜。所以说,书法是中国哲学精神的展现。我们一直以来讲求的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传承的都是一个“和”字。
众人皆知,好的书法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指书艺以外的个人修养,诸如书者的思想品德修养、学问、艺术修养以及生活经历等。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书法家思想道德、人生阅历、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的总和。书法是通过综合书者各种知识和修养,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将汉字经过高度艺术处理和个性化书写,从而表达出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鉴于此,书法家须具有多种文化艺术造诣和修养,须通书理、精诗词、善绘画、谙文章。书理可以启其灵性,诗词可以发其情致,绘画可以舒其章法,文章可以养其气韵,书法家必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风格、广泛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书艺作品具有更美的意境、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文化自信,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经典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如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及经典古文名篇等,这些经典都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学习这些经典,可有效促进书法书写性与艺术性的提高,使书法高雅而又不失意趣,正所谓腹有诗书,笔若神助。
四、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书法,就要遵循书法的规律与技法,提高个人的艺术境界和审美,除了自己刻苦临摹创作之外,还要去交流学习,多去观赏高水平的展览。一是多交流,要向同行学习,虚心请教,多听指导性的批评意见。二是多去参观书法作品展览,观摩优秀的书法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包括作品中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创作思绪等,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找到灵感,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理念更出新。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好几个字,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文化的修养,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陶冶思想性情。一个人的胸怀与眼界开阔了,对书法的理解就会深切,理念就会提升,境界就会提高,书法艺术自然也会得到进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经典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理解、借鉴和吸收。总而言之,书法和文化修养不可分离,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
(转自《决策探索》 2020年第16期 )
参考文献:
[1]马国权.书谱译注[G].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71.
[2]孙过庭.书谱[J].华夏出版社,1999:53.
[3]郑林华.坚定文化自信[J].共产党员杂志社,2017(6):31-32.
[4]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室.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M].中华书局,1972:594.
[5]甘中流.中国书法批评史[C].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