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陶渊明的《咏荆轲》「陶渊明 杂诗」

时间:2023-01-26 19:09:22 来源:平酱文史

大家好,陶渊明的《咏荆轲》「陶渊明 杂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魏晋左思《咏史八首》:“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到南北朝庾信的赋词:“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荆轲的事迹屡屡被后世文人融入笔墨。唐朝李贺的《春坊正字剑子歌》云:“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用荆轲一往无前、勇敢无畏的侠义之心,来比喻宝剑的报国之心。

虽然陶渊明被视为“田园诗人”的代表,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但是,“归去来兮”只是陶渊明仕途不济、报国无门境况下的无奈选择,而非他的初衷。从下面这首《咏荆轲》里陶渊明对荆轲的赞美咏叹,就不难看出,陶渊明并不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政治抱负。秦王隐喻的就是当时黑暗的政局,荆轲则是他心中正义的化身,荆轲刺秦的失败,正如陶渊明有才无处施的抑郁不得志。


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燕丹”指的是燕国的太子丹。他门下养了很多的人才,志向在于报复强大的秦国嬴政。他召集了很多不错的人才,年末才得到了荆轲。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君子为知己者死,我现在就提着剑从燕国的京都出发,准备刺杀秦王,用来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大家骑着白色的马为我慷慨送行,马儿在大路上发出鸣叫声。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大家都怒发冲冠,勇猛之气快要冲断缨枪。“危冠”指的是古代一种高高的帽子,头发都冲上高帽了,也就是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为什么气呢?当然是对暴秦的所作所为感到生气。易水边摆上了践行的酒席,在座为我送行的都是英才。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高渐离兄为我击筑,筑声悲凉,宋意兄为我高歌,歌声嘹亮。风声哀鸣,萧萧而过,吹起寒凉水面上淡淡的波纹。上一句写了送行的都是“群英”,这一句就举了两个例子,高渐离和宋意,他们都是荆轲的好朋友。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商”和“羽”都是五声“宫商角徵羽”之一。唱到商音让人痛哭流涕,奏到羽音让人心惊。荆轲的内心知道此去难返,姑且就将美名流传后世吧。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登上车马后,我决不回头,快马加鞭赶往秦国的宫廷。气势昂扬地越过万里路,蜿蜒着走过千座城池。这句话表明了荆轲勇往直前的无畏决心。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图穷匕见的时候,秦始皇一世英豪也吓得呆住了。只可惜荆轲疏于剑术,齐伟功绩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荆轲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此后的千年间一直激励世人。本诗前面的都是叙述描写,只有这一句是议论。


本诗中,陶渊明大量的笔墨都用在写为荆轲送别的场面,目的是渲染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氛围,展现出荆轲勇猛无畏的形象。

读完此诗,可以改变我们对陶渊明的固有印象——认为他只会隐居田园,事实上,他也有豪放的一面,潜意识里怀有为国效力的志气。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他的《朱子语录》中评价:“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我认为朱熹的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平淡的人,他根本就不会关心荆轲刺秦究竟有多么悲壮,寄托了多少人的希望。

总而言之,通过接触《咏荆轲》这首诗,可以让我们对于陶渊明的形象,有一个更立体的了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