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清奇」载瞻载止 悠然而生“空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可人”,才德堪取,使人惬意愉快之人。“如玉”,东汉许慎认为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处取其温润通透之意。在艺术创作重见识高妙,不同流俗,这便要求艺术创作者要有良好的分析和剖断能力,能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人所难察的联系,理乱解纷,令人耳目一新,此即为“可人如玉”。
一个人的与众不同,从根本上讲是他看待事物的完全独特的方式。
——德拉克洛瓦
“屟”代指登山所用的木屐,南朝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山水之中的美妙奇险常在于幽远之处,只有不辞辛苦,亲自去游历探索一番才能够真正发现蕴藏的奇妙。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也都是同样的道理,探索越深入所得到的认知越深刻,将之表达在艺术上也便会产生层次的高低。
我们可以对比南朝柳恽的“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和唐朝钱起的“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前者诗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很直观,也很容易理解。后者诗句之中的意韵层次更为丰富,很难用画面完全表现出来,反复品味仍有不尽之余韵。如果以登山为喻,前者就像在山脚仰望,仅能得其大略,后者就像进入大山深处发现了各种幽奇的景色,此即为“步屟寻幽”。
清奇不是殚精竭虑,而是心态轻松,顺其自然,或行或止,或言或默,悠然而生空灵。艺术讲究自然不刻意,一用力便不自然,就像孟郊、贾岛的有些诗歌,过于苦心雕琢而落入寒瘦,这是因为内在的精神(这个精神包括理性和感性的认知积累、意志情感等导向因素)没有跟上去,精神不到则状态不来,内在贫乏而奋力于外便会显得勉强枯硬,因为力多心少,内外不相应也,这便是自然一品中所说的“强得易贫”。
之前在含蓄一品中曾对比过“含蓄”与“空灵”的不同,在此则可以对空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空灵起之于疏野的自由自在而成之于清奇的言之有物。空灵着重于发现表达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奇妙的联系,从而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思索,但又不含较强的目的性,不是非要将来龙去脉都探究清楚,当一切都清清楚楚,反而意味着韵味的丧失。如果自上而下地从精神的角度来理解,那么空灵所体现的其实是人们精神运动往返周流、虚实变幻的状态,就如悠悠碧空中实有万物蕴于其中索之不尽,此即为“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东方美学标准」怪异之奇、豪放之奇与清奇之奇,艺术中奇的分类
「东方美学标准之清奇」如何避免艺术中的“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