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波普艺术与消费主义「科学浪漫主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达达主义的杜尚用一个小便池打破了艺术的“高低”之分,基于消费主义而诞生的波普便在60年代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了艺术的主流。“波普”其实就来源于英文的“pop”,本义即为流行、通俗。而这也成为了“波普艺术”的艺术的源泉。
原本起源于英国的“波普主义”,在美国这块绝佳的消费主义土壤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曾经英雄史诗中的含义与独特性,都被消费主义之下笼罩的大众生活所笼罩。波普的艺术家们反对抽象表现艺术呈现出的对于所谓“高艺术”,也就“精英艺术”的推崇,利用当时波涛汹涌的物质主义,彻底打破了“高、低艺术”之间的鸿沟。
在这些艺术家看来,当时的日常生活中本身便存在着非常大量的艺术材料。而且这些艺术材质因为出自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够被大众更好地理解。再加上时下最火热的传媒业的推波助澜,“波普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文明艺术,最大化地彰显了新奇、活泼,且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同时也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
以“波普主义”最为著名的画家安迪·沃霍尔为例,这个“波普主义”最重要的画家,是搞设计出身。有着多年的商业设计经验的他,对于大众传媒和广告语言有着其他人没有的敏锐。
所以他选择利用网格印刷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减少个人对于作品的影响。同时不断地去复印同一副图像,最后成品出来给人感觉就像是商场海报的招贴,譬如他的《可口可乐》。这样的创作完全遵守了商业销售的规范,同时也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寻常的物品变得神圣化。
在这同时,沃霍尔也从很早就开始关注美国消费文化中的商业标签。他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双折画》就是对这种消费主义的无情一个最好的诠释。沃霍尔一如既往地嗅到了因为梦露的死而引来的一场媒体狂欢。
于是他从梦露的商业照中选取了一张,不断地进行复制。但是这张宣传图像,并不代表梦露本人,它只是一个“面具”,一个“招牌”,只是没有任何情感的万千好莱坞流水线产品中的一个。而在双折画一半金色,一半黑白的布局之下,对应着梦露地光彩照人与逝去后地模糊不清。
而与安迪·沃霍尔一样声名显赫地利希滕斯坦,同样选择利用印刷技术来呈现自己的作品。他以大众文化中的连环画和广告等批量生产的图像为创作素材,创作了一系列源于电视上浪漫情景剧的作品。同时运用连环画中常见地对话框,和厚重地黑色勾边效果,凸显印刷技术中的“本戴点”。
不过在这两位之前,作为创造出最早的波普艺术的标志性作品的汉密尔顿,也是一样的重要。他的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如此有魅力?》运用了大量地拼贴,利用这些流行元素来彰显现代地一个消费价值观念。
也只有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大众文化的流行才打破了文化的阶层。美术不再是艺术的中心,所有的视觉艺术都变得平等起来。也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文化创作环境,艺术家们做到了既呈现物质主义,也嘲讽拜物主义,为之后安迪·沃霍尔等人在美国的兴盛创造了前提。
声明:文章是我写的,图片是网上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