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巴洛克时期的名画「巴洛克与洛可可音乐的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巴洛克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上期我们新先聚品介绍的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成了全欧洲的主流。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但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着重于表见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巴洛克的宗教主题又大有不同。
追寻两者的命名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开始他们都被贬低,被认为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后来,才对他们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究竟是怎么样的艺术,引起了如此大的非议,他们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异同,在接下的时间里,就请跟随我们新先聚品继续世界名画赏析之旅吧。
1.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酒窖光线画法”的运用,稳定的构图技巧。
《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
1601 年
现收藏于伦敦国立画廊
画面描述了一个基督教故事:门徒们正在谈论耶稣被害的事情,这时,一个一直坐在旁边的陌生人开口了,他将先知们的预示和耶稣死后显示的神迹讲给他们听,并与大家共进晚餐。这时大家才惊奇地发现这个人就是基督耶稣,他已经复活了。
画面中的主体被置于黑暗之中,用一束很强烈的光线将耶稣和门徒们突出出来,独创地使用了酒窖光线画法,此外构图也十分巧妙,以耶稣为中心构造出两组“三角构图”,这两者的相得益彰最终使画面稳重、紧凑、富有立体感,深度空间也非常明显。
除了在绘画技巧上有所突破以外,这幅画与之前宗教画最大的不同是卡拉瓦乔让一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入画,一改过去衣衫华丽、人物端正的惯有形象。在这幅画上,门徒们衣衫褴褛,水果也不新鲜,画家未对画面做任何美化,坚持用最真实的视角去反映自己感同身受的社会,这种具有开拓意义的独创精神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2.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最富盛名的一幅画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鲁本斯
1616~1618 年
现收藏于慕尼黑古典绘画陈列馆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众神之王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儿子,趁着蒙蒙晨曦,正准备将迈锡尼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孪生女儿抢劫走的瞬间。不管是强健有力的人物造型,还是极有动感的形式以及鲜明、饱满的色彩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我们今天无法得知鲁本斯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张画,可如果对比一下文艺复兴早期波提切利的《春》或者《维纳斯的诞生》,至少可以发现,希腊题材本身的意义对于画家来说已不再重要了,作品中也不再有那么多象征性的隐喻,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激烈的场面。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场面过于野蛮或暴戾的话,那么就看看画面左侧的小天使吧,爱神的出现使这次抢劫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受本能驱使的游戏。实际上在希腊神话中这对兄弟是两个英雄,不是掠夺妇女的强盗,而这两姐妹也不是暴力下的牺牲品,他们只是在神灵的引导下成就姻缘。
3.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简单集中的构图,明暗光线的对比处理,单纯中的深刻寓意。
《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
拉图尔
1635 年
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画廊
巴洛克时期画家似乎对光线的处理特别感兴趣,从卡拉瓦乔创造的“酒窖光线法”开始,很多画家都希望在这摇曳的光影中寻找出某种永恒的东西。拉图尔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烛光的方寸之间描绘着自己的天地,把光和影处理得圆满而神秘,形成简洁的绘画风格,于简单中见真知。
《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就是一幅这样的“夜间画”,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抹大拉的玛丽亚坐在烛光下为自己的过去深深忏悔,传说她原先是一个妓女,过着放荡淫逸的生活,后来在基督的感召下,痛改前非,成为了基督的忠实门徒。
画中的头盖骨代表肉体的生命终究化为白骨,暗示了死亡的必然。燃烧的灯火代表基督的灵光和温暖引导人们灵魂的方向,无边的黑暗是污浊和混沌尘世的象征。玛丽亚明晰、沉静的反省,为世人树立了忏悔的榜样,也是画家内心庄重的宗教情结和强烈自省信念的深刻反映。
4.夜巡——画家付出惨重代价的一幅作品,折射出了艺术与世俗需求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夜巡》
伦勃朗
1642 年
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霍兰国立博物馆
画面采取的是近舞台剧的形式,主要人物以两个队长为主,还有一个夹杂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小女孩,其他人物则被放置在了不同的空间层面上,有先后主次之别,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及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一种紧张、神秘的队伍出行氛围,不同以往巴洛克艺术中那种讲究排场的法则,而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还有其实这幅画并非描绘夜间的景象,而是描绘白日的场景,但因表面清漆的氧化等因素,形成了今日阴暗的面目。
这幅画背后的传奇故事一样发人深思。这幅画是当时阿姆斯特丹的射击手公会向画家订做的一幅集体肖像画。据说当时的每一个军官都拿出了100个荷兰盾,希望画家能把他们按照各自的身份和军阶都正面画在画上,集中放在一个层面上。可是画家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双方争执不下,闹成僵局,最后诉诸法律,画家败诉,名誉扫地。虽然他的后世生活极端艰辛,可是他为绘画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5.宫娥——真实的人物记录,西班牙宫廷生活的“剧照”
《宫娥》
委拉斯贵支
1656 年
现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这是委拉斯贵支晚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又具有掩盖不住的稚气,画面的右边立着一个大画架,画家本人正在一丝不苟、专心作画,可谓是“画中有画”。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增强了我们的欣赏趣味,也启发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文章贵曲”,其实作画也是,这一耐人寻味的点睛之笔,无疑为图画增色不少。
这幅画另一大亮点是极为成功地运用了透视法,大厅交成直角的两堵墙,以站在石阶上的宫廷侍卫为投影点,而从门外投进来的光线又很好地衬托和强调了这一点,达到了令人诧异的立体感和真实度。可以说从后门投射进来的光线以及挡住光线的后门,在衬托大厅纵深度这一点上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
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也值得人尊重,他既为宫廷的王公贵族作画,也为那些出身低微的平民。也许正是这种身居高位,仍能平民心怀的心胸以及献身艺术的主体意识,才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绘画技能。
6.倒牛奶的女人——于平凡朴实中捕捉到的崇高和美丽
《倒牛奶的女人》
维米尔
1656~1661 年
现收藏于霍兰国立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荷兰,出现了一批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的画家。他们不再专注宏大和高贵的题材,而是把生活中一些琐屑的场景定格在画布上,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平凡的美丽。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就是这样一幅画。
这里的一切摆设都是那么平淡无奇,而画面的逼真,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清晨,看到了这倒牛奶的一幕。整个画面统一在清馨静谧的氛围中,妇人倒着的牛奶似乎永远都在流着,人被一种淡泊平静的东西感动,灵魂在不自觉中得到了净化。
画家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观察力,运笔细腻,曾有人对画中面包上的颗粒光泽进行过研究,想搞明白画家是怎么描绘得如此逼真的,原来维米尔先把面包的黄色颜料涂得很厚,然后又在颜料上涂上一层调色油,让它们的光泽渗透到凹凸不平的缝隙里,最后又利用他拿手的高光手法,在面包上点出一些白色和黄色的小圆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的面包就像刚刚烘烤出来的一样。
7.舟发西苔岛——画面中充满幻想、浪漫、欢愉的爱情岛,成为了美丽爱情的代名词
《舟发西苔岛》
华多
1717 年
先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上面六幅画作为大家解读了巴洛克时期的世界名画,接下要介绍的这位作家的作品,为同时代的洛可可画家提供了范本,为洛可可绘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前期洛可可艺术的著名代表性画作。
画面描绘了一群贵族男女,正从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愉快归去的情景。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神和诗神游玩的美丽岛屿,实际上也是当时贵族和富裕阶层梦寐以求的自由爱情和尽情享乐的精神乐园的象征。
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整个画面被虚无缥缈的景物笼罩着,让人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神仙所在。使这发舟离开西苔岛的场景充满了缠绵悱恻的难舍情怀、离别之意。画中人物形象虽然比例很小,但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各自离别的心情和想法。
8.吸烟者的箱子——一幅“只需要保持自然给我们的眼睛”就能够好好欣赏的画作
《吸烟者的箱子》
夏尔丹
1737 年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吸烟者的箱子》是夏尔丹著名的静物画之一。画面上一个正面打开的吸烟箱子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箱子的里面是各种吸烟的用具。用暗红色的油漆漆刷过的箱子外面,看上去已经斑斑驳驳了,可以想到吸烟者的烟龄也是很长的了。
画面的构图极为严谨讲究。箱子是打开斜着摆放的,从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大的观赏视角。一根斜着摆放的烟斗划破了过于严整的空间布局,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的乐趣,白色的罐子与桌子的平台相互垂直,构成画面主要的对立构架,左侧打开的箱子盖上的红色左边条,呼应了作为主体的白色罐子,使之不显得孤立。而箱子盖的上边条则与平台这条很长的水平线相呼应。
整张作品被一种静谧的气氛所笼罩,觉得它朴实无华,真实无暇,狄德罗给予了夏尔丹画作评价很是到位“读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训练过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们只需保持自然给我们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够了。”
9.蓬巴杜夫人——被称为“洛可可母亲”的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的著名肖像画
《蓬巴杜夫人》
弗朗索瓦·布歇
1756 年
现收藏于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作为一个宫廷画家,布歇的一生都受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巴黎风流才女蓬巴杜夫人的控制,她的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时宫廷艺术的趣味和流行趋势。同时,她也是洛可可艺术的直接推动着和“保护人”,被称为“洛可可母亲”。
在这幅作品中,布歇把洛可可风格发挥到了极点。他把蓬巴杜夫人当作花来描绘,她年轻美貌,着华丽盛装,斜坐在雕像和花丛前,体态娇弱,洛可可宫廷艺术追求的正是这种“优雅、美丽、柔和、娇媚和享乐”的效果。
但他也同样遭到了当时学者阶层的强烈抨击,被认为表面浮华,没有深度内涵等等。不过从现在的眼光看,布歇的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人物的刻画、想象力的发挥以及突出的装饰效果等方面都体现出独到之处,在法国的绘画史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10.秋千——富有动感的构图,美丽无比的环境,滑稽的画面情节。
《秋千》
弗拉戈纳尔
1766 年
现收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作品描绘的是一对贵族夫妇在茂密的丛林中游玩戏耍。年轻的贵妇人正在荡秋千,在她身后的树丛中,那位老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少妇眼光中充满挑逗,她故意把鞋踢进树林中,这二人瞒过少妇的丈夫正在嬉戏调情,而她的丈夫还被蒙在鼓里。据说,画面上的这个年轻男子就是订画者,一个著名的银行家。他订做这幅画,是有意炫耀自己的这段“爱情”经历的。作品趣味虽然轻佻俗艳,却很符合当时贵族的口味,无论题材与形式,都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虽然这幅画的格调总的来说是极其低俗的。与他的老师布歇一样,弗拉戈纳尔画过很多这种题材的作品。并且从内容与形式看,弗拉戈纳尔的作品更趋于媚骨和低俗,有些方面几乎还显出色情描绘的成分。这些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贵族的艺术趣味,也反映出了当时贵族生活的放荡淫逸。不过,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尺,而是用艺术的角度来衡量他的作品,会发现他在用色、构图、人物的刻画等方面确实很有天分。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