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如何把设计变成产品「如何设计并制造新产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进化了,因为世界需要
设计更好了,因为我们需要
大家好
我叫MOREART艺诺国际教育
我不是留学中介
也不是语言培训机构
我就是我
一个假正经,真高端的
艺术留学作品集培训学校
常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同学会知道,在艺术留学四大专业方向里(视觉影视类,建筑景观类,工业产品类,时尚服装类),小More写的最少的就是工业产品类的文章。原因我相信学过这个专业的同学们都清楚,工业产品类的专业是一个包含内容非常广的专业,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可能还会需要一些心理学,结构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写这方面的文章需要收集很多的信息和素材。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More真的不太精通这个啊(—_—!)
所以想了好久,小More终于想到一个切入点来和大家聊聊工业产品类专业:
如何让一个好设计(思路)成为一个好产品?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在设计阶段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很完善,且富有创意和逻辑,但是这个项目最终也只停留在了设计阶段而没有成为一个产品;或是最终将成品做了出来,但是无论从功能性还是外观上都和想象中有些差距。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这很正常,但是能越早的跳出这个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比你同龄的同学们更厉害一点~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如何让一个好设计(思路)成为一个好产品?”
以人为本
这个词我相信在其他艺术类专业中也出现过,但是这些专业并有真正将这个词视为创作的第一要素。而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等专业中,人(的需求)是一定要优先考虑的点。其实在整个工业产品类专业中,设计是扎根于以下三点的:
人——即使用者的需求
产品——可能是一个物体,也可能是一个程序
美——即设计
之所以将“人”排在首位,是因为你所做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来使用(不然你设计出来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这个“人”,是一群或多群真正需要使用或接触到这种东西的一类人。
举个例子:A同学要为老年人设计了一款输液用的躺椅,那么A同学需要考虑到的首先是“老年人”的需求(躺椅舒适度,方便度等等),其次还有几类人会有机会接触这个设计,那就是医生护士,其他病患等等,这个时候A就需要再考虑其他人群的需求(躺椅大小是否方便其他病患通过,吊瓶在什么样的高度会方便医生拿取等)。
再说一个学生会容易忽视的点,就是“我觉得”,“我觉得他们会喜欢空间感大一些的”,“我觉得这样做他们会感觉不舒服”等等,以人为本不是让学生以你自己为本,你只是个体,不具有广泛性,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或是想法强加到目标使用人群的身上。“我觉得”是一个思维惯性,同学们一定学会要加以控制。
不要脱离现实制造水平
相信学汽车设计,家具设计的同学看了小标题就知道我什么意思了。手稿上,建模软件上把汽车外形设计的漂亮到起飞,把家具也设计的现代感十足,但是作品就是难以落地。
还是举个例子,之前小More上学时候,学校里就有家具设计的这个专业,他们毕业展的时候小More就发现那些设计阶段造型越怪异的家具成品做出来后反差越大。
因为毕竟现今我们所使用的各种家具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而来的,不论从舒适性还是稳固性来说都已经很完善了,学生想要突破家具原有架构,从外形到结构方面重新定义它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个很现实的问题就会摆在学生面前,比如:内部起支撑作用的骨架结构怎么做;外形特殊的布料无法批量生产只能手工缝制怎么办;为了稳固而使用钢结构,但造型特殊导致机器也无法做出相应形状的钢管怎么办?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要脱离现实制造水平,这样会让作品无法落地,或是制作成本过高,无法批量生产。
能否落地还得看市场
学生之所以经常忽略这一点是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因为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学生的任务就是设计出一款符合逻辑,富有创意,运用到所学知识的作品,与市场需求完全无关。但一旦出了学校进入社会,再继续学生时代的思路就会显得十分幼稚。
举个例子:同样是设计一款办公桌,学生时代的你会按老师教的,然后加上自己的想法将作品做出来。但工作后的你,就要考虑中国企业办公家具的平均花费是多少,再综合考虑作品的材质,大小以及成本。
其实工业产品类专业可以用一个来概括——制造。但这里所说的制造不是简单的制造,而是有谋划的制造。何为有谋划的制造?人是一种天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反应的动物,我们将这种无意识的反应转化为可见之物,就是有谋划的制造。当今人们已经看到过各色各样的产品,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天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反应的本能还在,所以设计师的着手点就是找本能,即找细节,找能够打动人的点。
by OkayOffer_S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