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绘画大家之王希孟的画「绘画大家教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里,北宋的作品荣占两幅。
一幅《清明上河图》立足现实,真实写照了北宋东京的社会现状。而另一幅则投射理想,满卷青绿之彩,熠耀生辉,被称为“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它便是《千里江山图》。
如此鸿篇巨制,出自于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
王希孟画像
千里马幸遇伯乐
北宋时期,诗词书画各个领域诞生了众多知名文人墨客。至宋徽宗赵佶年代,受这位书画皇帝的影响,绘画艺术更是有了空前的发展。
爱好绘画的宋徽宗,为招揽更多绘画人才,特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画学”。经过“画学”的培训,画工优异者便可进入当时号称“皇家画院”的翰林图画院。
颇有才华的王希孟为实现自己的绘画理想,十来岁时,便进“画学”做学徒。在那里,王希孟潜心钻研画技。因年纪较小,旁人没有几个瞧得上他的,他也不恼,只管把大量的学徒时间拿来练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从“画学”毕业后,王希孟如愿进入翰林图画院。自此,王希孟每每作了新画,都积极面见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恳请蔡京向赵佶引荐自己的作品。
千里马幸遇伯乐。在多次献画后,宋徽宗察觉到了王希孟的天赋,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他将王希孟传唤到身边,亲自教授笔墨技法。
经过宋徽宗的指导,王希孟的技艺更为精进,画作渐超越矩度。
相传有一回,宋徽宗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考验大臣,群臣自觉“香”这个词难以画出,一时没了办法。唯独王希孟,提笔画了一匹奔跑的骏马,又在旁边点缀了几只飞舞的蝴蝶,“香”字顿时扑面而来。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之后,备受宋徽宗赏识的王希孟,历经半年时光,终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千里江山图》。
千古绝唱,青绿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作品,因此也成为他的“千古绝唱”。整幅画卷纵51.5厘米,长达119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王希孟以细腻的工笔、概括的表现手法,在长卷中巧妙地勾勒出北宋的锦绣河山。一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大气磅礴,江河隐约交错出现,其气势之雄伟、景观之壮丽,直令人拍案叫绝。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山水画极其讲究布局。王希孟的画亦如是。
王希孟在此画的创作中,继承发展了郭熙提出的“三远论”,穿插利用“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打破时空局限,全方位展现大美江山的景致。
千山万壑之间,王希孟撷取了富有生气的瓦房茅舍、亭台楼阁、苍松修竹、绿柳红花加以点缀。景物繁多,气象万千,细节却各有变化,真正达到了“移步异景”的视觉效果。
《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作品,王希孟在画卷设色上,也贡献了自己精湛完美的“青绿法”。
“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铺陈。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画家擅长此技法。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发展,把色与墨,皴法与色彩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青绿山水的表现方法。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图》时,先画墨稿,再用石青、石绿等颜色层层渲染,前后画了五遍之多。色调虽以青绿为主,但在施色时王希孟更强调色彩变化,有时浑厚,有时轻盈,间以赭色衬托,使得画面层次分明,浑然天成。
整幅长卷,除绝妙的设色,王希孟还为“青绿法”增添了北宋工笔画特有的细腻之风。
万顷碧波,王希孟一笔笔画出水纹;松竹枝叶,其纹路线条刻画精致;画中人物身形虽细小如豆,经由王希孟的加工,仍依稀可见神情动态......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细腻严谨的笔触,精到工细的画技,完美地将文人的理想世界与北宋的现实山水浓缩于《千里江山图》中,使其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心中永恒的青绿色幻影。
天才陨落,恒星永在
年仅18岁的王希孟,将他的满腔热血与才华尽数挥洒于这近12米的画作中后,从此了无音讯,史书中再不见他的踪迹。
而王希孟留下的《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沧桑,如今愈发珍贵迷人。
《千里江山图》局部(图自故宫博物院)
2008年,《千里江山图》作为唯一的国画展示图,惊艳亮相北京开幕式。在全球观众目光的注视下,画卷在舞台中央徐徐展开,辽阔天地之间,磅礴气势令世人叹为观止。
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千里江山图》对外展出,排队只为一睹真容的人们数不胜数,在美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2022年春晚,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的《只此青绿》,一登场便收获观众芳心。
曼妙多姿的舞者身着青绿配色的衣裙,在轻盈悠然的脚步中,以别样的形式向众人讲述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历程。舞蹈的尾声,《千里江山图》随音乐而缓缓出现在屏幕上,跌宕起伏的山河震撼了全国观众。
千古绝唱,经久不衰。纵然艺术生涯短暂如流星,王希孟仍在中国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
来源: 腾讯网、中国书画网、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