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对人设崩塌的看法「如何看待人设崩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做出抛妻弃子、尖酸刻薄、忘恩负义的事,你能接受吗?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恶劣但极具绘画天赋的艺术家。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位证券公司的经纪人,薪资丰厚,家境优渥,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为了画画,他抛下一切过得穷困潦倒,最后画出震撼人心的壁画后,客死他乡。
听到这里似乎是个励志故事,主人公是一个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不畏艰险的伟大艺术家,这个人设很不错。
人的想象力是无法估量的,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在大众的认识里,大师必须配得上良好的德行。所有美好的品德加到他们的身上都不为过,然后完美的神化人物诞生了。
实际上,他只在神话故事里出现过。以过往经验来看,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人物,他们都如出一辙,批量生产,是完美的艺术品,遥不可及。
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打破了惯性的完美幻想,变得鲜活、生动、真实。他没有塑造英雄人物,刻画的是有血有肉、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普通人。
从追逐艺术层面来讲,斯特里克兰德令人惊叹;从家庭责任和人际交往来说,他糟糕的令人“惊叹”。
作者毫不遮掩地叙述他抛妻弃子、出言不逊、恩将仇报夺人妻。这并不是一个与人和善、心存感激的路人,而是一个尖酸刻薄、个性鲜明的异类。
斯特里克兰德的恶劣是天然的、毫无掩饰的,不需要任何借口。
可以说,斯特里克兰德是个绘画天才,也是个让人厌恶的普通人。读到这里,我们给他的设定的公众形象破灭了。
我们喜欢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神,厌恶十恶不赦、穷凶极恶的恶魔。岂知神和恶魔都是我们。
毛姆笔下的主人公少了些仙气,多了些烟火味,让人感觉真实。从小说到影视创造,再到生活,我们很难做到实事求是,惯用夸大、虚构的方法来诠释一个人物。
举两个极端的例子:玛丽苏剧夸大了人性的光芒,惊悚剧却是另一个极端——放大人性中的恶意。但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多的是两种角色的融合,只是比例问题而已。
道理浅显易懂,然我们很难客观理智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方方面面都是符合大众审美价值的,反之,则是阴暗丑陋不值得同情的。
书中,主人公的儿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笔下的父亲是这样的:
“一位尽职的丈夫,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个脾气随和的常人,勤勤恳恳,品行端正”。
用时下流行语来说,这就是儿子为父亲设定的人设,不幸的是这个人设崩掉了。
我们总能听到“某某某的人设崩塌了”,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设这个词呢? 为什么会崩塌?
“人设“一词最早运用到小说、动漫等作品中,用来塑造虚拟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
之后,被广泛延用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娱乐明星,经纪公司或公众出于某种目的,为其设定的公众形象。它是后天嫁接的,与被设定人本身或许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完全吻合。
前面说到,我们是神与恶魔的结合体,而人设往往是针对某一受众群体设定的角色,就像现在流行的cosplay(角色扮演),尽管保留了角色的外在形象,但是不可能百分百的克隆角色。
说到底,人设包含虚构、演绎的成分,含金量有待考证。人设崩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人设崩塌的罪魁祸首一定是重合度不高。人设中包含公众人物真实性情的部分所占比例不高。
其次,距离产生美。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公众人物接触少、距离远,这就导致了认识的偏差。人的想象力是不容小觑的。手头资料有限,人为的填充成为必然,偶像形象也就悄然形成。
最后,期望值太高。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当期望值与现实产生差距,造成心理的巨大落差。然后就会对公众人物产生过度的失望,人设也就崩塌了。
事实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作为公众人物,其社会影响力是不能忽视的,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内外兼修,树立正确的三观,做正能量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