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八英里空间展讯 | “虚境与重构——吴万林书画艺术作品展”1月30日下午开幕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八英里空间展讯 | “虚境与重构——吴万林书画艺术作品展”1月30日下午开幕。
“虚境与重构——吴万林书画艺术作品展”将于1月30日(周六)下午四点、在视觉书屋创意天地店八英里空间开幕。
虚境与重构——吴万林书画艺术作品展
策展人:刘春冰
学术主持:张贤根
主办单位:湖北省美术家协会
书法报书画天地
支持单位:武汉视觉书屋图书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6年1月30日至2月28日
展览地点: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创意天地创意商街11栋
视觉书屋(八英里艺术空间)
【艺术家介绍】
吴万林
1964年出生于湖北嘉鱼,现居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咸宁市美协副主席,湖北省美学协会理事,湖北省美协会员,湖北省书协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艺术顾问。
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报》、《湖北美术学院报》、《艺术+》、《文艺新观察》、《现代阅读》、《国画家》、《书画世界》等报刊。
【艺术家部分作品】
虚境与重构——吴万林视觉记忆的当代意义
(前言)
文/张贤根
对中国历史与文化遗迹的视觉再现与艺术传播,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这种创作题材与手法以后逐渐被艺术家与公众所接受。实际上,对遗迹的视觉表现大体上沿循了欧洲“如画废墟”的模式,当然其中亦不乏英雄般的抒情与感怀模式,或基调昂扬,或悲情沧桑,但甚少在民族自身的思想与文化语境里,去审视与重构历史废墟在当代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缺乏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与人生意义的重新发现。
吴万林关于岁月留痕系列艺术作品,大都是对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废墟的视觉呈现,旨在探索富有独特风格的废墟表现与文化重构,并力图对民族艺术与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有所裨益。出于对尘封的历史感的表现的考虑,吴万林的艺术作品以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为题材,凭借传统笔墨语汇及其与文化遗迹的对话,表现了时间流逝的隐喻与物像的历史性特质,这无疑是艺术家对废墟艺术与审美的本土化独到的尝试。与此同时,这种历史性情结也同样嵌入到他的书法作品之中。
应当说,废墟之所以成为废墟虽然有时是风雨侵蚀所致,但更多的却是各种人为的破坏与建设性毁灭。因此,让这些遗存与废墟在视觉表现和图像里再现,就成了十分必要甚至非常紧迫的文化使命。作为一种视觉性记忆,历史遗迹无疑是民族艺术与文化不可多得的纪念碑,而对这种历史纪念碑的当代表现与文化阐发,不仅是对业已过去的历史与文化的缅怀与追想,更是重建遗存之于当代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的必由之路。
在吴万林的艺术表现中,构图简洁、用笔古拙,线条刚柔相间,墨色浓重饱满,形象厚实又尤显生动,从而使遗存的物性得以敞开自身。这些废墟绘画不仅揭示与显现了一个个历史性的世界,也让这些历史性的世界回归到沉稳的大地之上。对于废墟而言,沉默就是一种无声的言说,它似乎既在述说着历史性的文化叙事,又表明了对文化自觉与守护的渴望与诉求。在作品中,废墟片段与残存是民族生活历史性沉淀的视觉表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照与记忆重建。
透过对遗存的基于理性的历史性表现,艺术家探究了民族内在精神图式及其历史遭遇,特别是那些挥之不去的历史宿命与情绪的当代昭示。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艺术家对废墟的想象性再现,更是他将这些痕迹纳入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加以重构的一种有意义的努力。而且,超越了一般的审美愉悦与欢快,对作品的观赏会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失落感,以及人无家可归后对精神和文化家园的渴望。或许正因为如此,吴万林表达了有良知的人们应有的历史情怀与文化责任。
(张贤根,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时尚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欧洲美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