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书画赏析:西双版纳民族风将刮进2015第三届济南艺博会

时间:2021-05-30 15:45:59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西双版纳民族风将刮进2015第三届济南艺博会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西双版纳民族风将刮进2015第三届济南艺博会。

自然、纯粹,毫无矫饰的美,远在西双版纳,一个神秘的地方,让美丽纤毫毕现。如果喜欢这样的民族,那么就一定会喜欢与这个民族有关的艺术,如傣锦、傣族土陶、纯手工编织的包包等等,这些将民族风情的美丽凝固成的艺术品,将一一呈现于8月6日至9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济南艺博会上。

傣锦,是流传在傣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图案有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道德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担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细线,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可见傣锦的工艺要求极严。

傣锦

要想织出一幅美丽的傣锦,需要经过4道工序,第一道工序为上浆,第二步是晒棉纱,第三步是拉经线,第四步是编花和上机。

傣族传统慢轮制陶是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一项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原始传统手工制陶术,现今仍被完整保留下来,它就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土陶广泛使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和佛事活动中。制陶工具一般由大小花纹不同的木陶拍、卵石、竹片、木板、木锤、小簸箕等组成,原料是各地盛产的粘土。一般经过取土、晒土、筛土、加沙和泥、安装转盘、制坯、凉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品种主要有锅、罐、甑、壶等,其中以土锅最有名。用传统制陶方法做出的土锅煮出的食物易熟味美,盛水则清凉爽口,煎药能保持最佳药性,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傣族土陶均由妇女制作,为了技艺不外传,现在有的地方还沿习制陶技艺不传给儿女,只传给儿媳的习俗。这种工艺的特点为慢轮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刻纹的木拍拍打印纹,与南方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器非常相似。在用料上均采用泥土加砂石料,有露天焙烧和封闭半焙烧等多种方法,成胚方式多样化,有无转轮制胚、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这些技术过程充分证明了傣族制陶完整保存了远古时期的制陶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自从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有多位傣陶手艺人被评定为省级传承人后,老祖宗留下来的,流传了几千年的慢轮制陶不再只靠个体的努力和坚持。此外还有手工编织的包包等多种具有西双版纳风情的民间艺术品和用品,将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届时将集中亮相。

总之,第三届济南艺博会的现场吧,让我们一起领略民族风情的视觉盛宴。

艺博会招商咨询方式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