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当人工智能邂逅艺术,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当人工智能邂逅艺术,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我们一直认为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的思想,然而人工智能的确已经在向艺术进军了。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所认为的人工智能只是能够端茶送水的机器人,能够与人类正常交流的“小度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管理家具的小米智能家具,但是人工智能远远不止这些。
无论在文学还是音乐方面似乎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人工智能都能做到而且可能做得更好。例如AI将音乐提升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新水平,在这个领域内人类似乎只是音乐大厅一个小角落里的演奏者,而AI投下的光柱让我们看到了整个音乐大厅的偌大空间。
再比如阿尔法围棋的创新能力表明AI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创造某种价值——机器不会像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类那样思考,但机器可以摆脱人类的惯性思维模式。
苏珊·朗格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符号美学家.她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命题为核心创建了一系列理论。
2018年美国歌手塔琳·萨瑟恩在专辑《我是人工智能》中的音乐据称完全是由机器创作和制作的。其实早在2016年负责艺术家权利的法国专业协会就首次承认了一种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虚拟艺术家(AIVA)的作曲家身份。
尽管人工智能创造的许多音乐范例仍停留在基层上譬如对莫扎特或贝多芬作品的拙劣模仿。但也有一些例子表明人工智能创造的机器代码也可以帮助人类抵达更有意思的高峰。
那么人类情感时艺术的来源,为何无思想的人工智能却也能创造出独属人类的艺术呢?
1.人工智能能否创造艺术?
即使拥有相同的初始代码,机器通过学习也可以变得具有不同的经验与“个性”。然而,人工智能仍然没有表现出和人类一样的创造性意图。
目前,评估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三个关键因素是:新奇、惊喜和价值。虽然这三个因素确实很重要,但如果我们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迎来真正的创造性,还必须引入第四个因素:真正独立的原创性。
究其原因,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所发明的,它所做到的新奇,惊喜与价值都是人类所赋予的原版,人工智能无法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广为流传的音乐,也无法绘制出充满创意充满人文主义的画作,它所能够做的只是依靠人类所输入的代码,进行演算,无法做到自主的创新。
很多年前,阿达·拉夫莱斯就指出,计算机分析引擎的威力有可能会被过分夸大。事实上,分析引擎不会创造任何东西,你从机器里得到的东西,不会比你投入进去的更多。
2.人工智能智能仅能“复制”人类的艺术
程序员通宵写的代码输入进机器,机器能够快速演算便将想法变为实物,但是也仅仅如此,它所能够创造的艺术无法超出程序员所期待的艺术。
例如上图,人工智能能做到的仅为将两张图片机器的组合在一起,除此以外无法表达出更多图片以外的情感,比如此时此景两个人微妙的气氛以及星空图所表达的浩瀚宇宙。就好像人工智能只是把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最终的创造者仍然是人类。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谷歌的人工智能项目——DeepDream,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进行图片识别和处理,它可以将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变换成奇怪美丽的抽象化作品。
人工智能能够在人类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能够把人类的想法更加数字化,系统化,能够用机器的语言识别成一套更有意思的体系。
翟振明曾说:劳动是工具性的,活动包括目的本身,人的很多目的就是活动,就是要创造,创造属于活动,但不是劳动。这里区分开了,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是艺术劳动。这个对比非常关键,艺术中需要劳动的部分就被替代掉了,但创造中的自由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被替代的。
显而易见,人类是在进行“大脑”活动,而人工智能只是在“劳动”。
3.人工智能虽未来可期,但无法超越人类
例如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一个软件,能够根据你所提供的人像照片,自动匹配出你的“艺术家形象”,如下图所示,让现代的你看到“文艺复兴”时的你。因此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结合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捷,与想象的空间,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romantic。但是,这与人类思想所创造出的艺术是无法媲美的。
人工智能不管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取代艺术家的地位,而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家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那么,人工智能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辅助性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放心的使用,它功能越强大就越能解放艺术劳动,而促使艺术创作活动的提升。
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够自主的“创造”了,我想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实际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任何学科、领域都已经被科技拉得越来越近,抛开科技发展的背景谈行业既不现实,更是倒退,科技与艺术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的命题,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考验的正是我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