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的布局和笔法1
笔法与章法,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可以说,对二者的运用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成败与否,因此才有赵孟“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千古名句,才有刘熙载“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效”的精辟之语。为让读者进一步地学习笔法和章法,我们自本期开始刊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邱振中先生的系列讲座《笔法与章法》。本次讲座将从笔法演变和章法构成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讲解,以使读者能更好地写好书法。———编者
第一章笔法的演变
笔法是构成书法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笔法在长期的发展中演化为今天的形态。不过历来对笔法的研究大多不谈历史,而且往往以个人有限的书写经验为主,因此我们始终缺乏对笔法的真正了解。尽管笔法神授的传说早已无人相信,但它依然漂浮在不曾消散的神秘主义氛围中。
一、对笔法的重新认识
中国书法的布局和笔法
翻检历代对笔法的论述,使人感到头绪纷杂,缺乏系统,有时过于简略,歧义迭出;有时比况奇巧,言不及义。不过这些著述中也散落着前人不少精辟的见解,为我们研究笔法流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历代所有关于笔法的论述,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内容:1.对笔的控制方法———执与运(腕运、指运等);2.笔锋的运动形式(包括空间形式与时间形式);3.笔法的形态表现———点画书写法;4.各种审美理想对笔法的要求;5.各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的审美价值。
1、3是操作层面上的要求,4、5则离构成层面有一段距离,只有2是统领整个笔法的关键,它在一个较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笔法的构成本质。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书法史上笔锋运动形式的演变。什么叫笔锋运动形式?为什么要把它分为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两部分?笔锋运动形式指笔毫锥体在书写时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如旋转、平动、上下移动(提按)等等。一切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范畴内进行的,因此上述运动在时间范畴内的变化(疾、迟、留驻等)亦属于笔锋运动形式研究的对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笔锋运动形式分为空间形式与时间形式两个部分,这样,我们的讨论便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它虽然在笔法理论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然而却是理解全部笔法的关键。
简而言之,笔锋运动的空间形式包括:方圆、中侧、转折、提按及平动。其实这些形式还可加以归并。方笔实际上为两次折笔的组合,圆笔不过是在点画端部施行环转而已。中锋是毫端处于点画中央的一种运行方式,与点画走向同向落笔时,毫端自然处于点画中部,此即为中锋;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相重合(成一角度),则落笔后稍加转动,亦可使毫端移至点画中部,转为中锋运行;如落笔方向与点画走向不相重合而直接运行,毫端便始终处于点画的一侧,即为侧锋。藏锋即圆笔,出锋分中、侧二种,运动形式与中锋、侧锋同。根据以上分析可见,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藏锋、出锋等等,都不过是转笔与折笔不同方式的组合。
但折笔不是独立的运动。折笔使运动轨迹出现折点,使触纸的笔毫锥面由一侧换至另一侧。如笔毫侧面变换时不伴有提按,这种折笔仍为平动;如伴有提按,则为平动与提按的复合运动。
通常所说的转笔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笔锋随着笔画的屈曲而进行的平动(曲线平动),如书写铁线篆时笔锋的运行;一种是笔毫锥面在纸面上的旋转运动,这种转笔可称作绞转。前一种转笔运行时笔毫着纸的侧面固定不变,后一种转笔运行时笔毫着纸的侧面不停地变换,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而绞转、使转都是特指后一种转笔。
综上所述,所有笔法都能分解为这样三种基本的运动:绞转、提按、平动。换句话说,任何复杂的笔法都可以由这三种基本的运动组合而成。平动是运用各种书写工具、书写任何文字都离不开的基本运动方式;而绞转、提按却是给书法线条带来无穷变化的两种独立运动,它们对于笔法发展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从笔锋运动形式的角度出发,对笔法下定义必须同时注意到这两种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