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刘度的《山水楼阁图》
刘度字叔宪,一作叔献,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其为蓝瑛的入室弟子,擅画山水,亦精通人物画和楼台界画。刘度遍摹宋、元各家名迹,楼阁亭台,构图精当,丘壑泉石,布置细密,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被称为“十洲(仇英)之后,首屈一指”。他还师法李思训、李昭道,多作青绿山水,亦仿张僧繇的没骨山水。其明崇祯五年(1632)所作《看枫图》,现藏于日本;十二年(1639)所作八开《山水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十七年(1644)所作大青绿山水《白云红树图》,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清顺治四年(1647)所作《溪亭客话图》扇面,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七年(1650)所作《仿李营丘山水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康熙九年(1670)所作《仿赵孟頫山水》,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其代表作还有康熙十年(1671)所作《寒林话旧图》和《仿王维〈长江飞雪图〉》等。由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推测,刘度大约活动于明崇祯初年到清康熙初年。他是蓝瑛嫡传弟
弟子中最有名的山水画家,被誉为“能过蓝者”。我们这里欣赏的《山水楼阁图》册页(见右图),就是刘度的代表作之一。
《山水楼阁图》为纸本设色,纵28.8厘米,横15.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写冈峦叠起、山石林立、峭崖绝壁、云雾蒸腾。画作正中,主峰高耸、陡峭的崖壁处有瀑布飞流直下,在迷雾笼罩的山腰间汇成湍湍溪水。溪水沿着凹凸不平的石道蜿蜒而下,泻入碧水涟漪、明净清澈的湖中。画中主峰峥嵘突兀,烟霭弥漫,山间楼宇若隐若现,画面虚实相生、宁静空灵。山石轮廓线刻画曲折有力,皴法用笔细密工致,极为精严。山下水榭、楼阁依水而建,亭内和湖中舟上点缀以人物。近处古树高耸,黄叶灿然。看此幽山、绿崖、白云、古树,如同进入清新怡人的脱俗之境———“恍若尘区之外,别有一世界”(恽南田《南田画跋》)。能在如此小的册页上绘出这般大的气象,可见刘度绘画水平的高超。
《山水楼阁图》画法工细,色调明快,具有较强的装饰美。山间的白云不是用勾的方法表现,而是运用了晕染和留白的方法,墨色浓淡变化丰富,颇有韵味。古树苍茂,树叶或填以黄色、或点以绿色、或红绿相杂,树干双勾后均用淡墨兼赭色填涂。掩映于山间的楼阁亭台与水边的回廊水榭安排得错落有致,勾描工细而不僵滞。它们在山水的环抱中显得格外幽雅、别致。画中人物造型准确,临水亭台中的坐观者神态怡然,舟中收网的渔人也忙而不乱、轻松自在。此画无半点甜俗之气,让人有一种远离尘嚣的脱俗感。
《山水楼阁图》的左上方,作者款署:“仿李咸熙画,刘度。”下钤白文印一方。此作确如画家自题“仿李咸熙(即李成)”,如对中景山间一些树的安排似取法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但所用技法更多取法“武林派”的创立者蓝瑛。画中山石的勾皴和近景古树的刻画都类似蓝瑛中晚期的画风。明代末期,“浙派”殿军、“武林派”创始人蓝瑛的绘画风格在江浙地区传播很广,师法者也很多,包括明末清初刘度等人在内的画家都被称为“武林派”。由《山水楼阁图》来看,笔者认为,前人称刘度为“能过蓝者”有些过誉,称他不逊于其师可能会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