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收藏要点:李才旺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1-09-04 13:45:09 来源:

李才旺的艺术人生

山西省文联主席、书协主席李才旺在诗、书、画诸方面的艺术成就,应该说是他于艺术人生之旅中,广博积蕴、综合修炼、精于探求、勤于实践和善于创意的独特结晶。

汉代扬雄曾有“书技小道也,壮士不为”之议,似有偏颇。但在现实生活中,若把书画艺术仅仅作为一种“手艺”或“技术”而简单、肤浅地去认识和追求,则极易陷入“小道”的误区,以致终难有大家的襟怀和气度,难得“穷神知化”的高格和境界。思想作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它不是抽象的。李才旺认为,思想的力量除了它所具有的全方位的历史观、文化观、人生观和由此所构成的正确的艺术观,作为自己认识和理解人类艺术经验,把握自己艺术追求与实践的文化意识和胸襟视野外,其意义还在于,能从一个思想者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去全面认识、把握、统领和指导自己正确对待与处理社会、人生、时代、艺术的关系,从容并自觉、自信地把握人与物、己与他、学与创、技与道之间的平衡,从而能够不

为“小道”所困、不为“小技”所累、不为“小利”所误,进而能以大文化的自觉和主动,通而治之、大而化之、信而由之、得而达之。

事实上,大凡事业成功者,究其因,皆是综合素质学养的积累所致。很难想象,一个思想贫乏、视野狭隘、知识浅薄的人能在艺术事业上“无物累、无人非”地有所建树,并获得多方面的成就。作为一位成功者,李才旺的人生经历亦具有普遍的教益。李才旺的艺术人生历程,就现代生活、生存状态和当代书画家的成长发展来看,无论是出于无意还是出于偶然,都自然和必然地暗合传统中国文人的路子。他践行着“学际天人”、“穷神知化”的文脉传承模式,但又体现出时代性。

经历是一种智慧,而生命体验是获得艺术精神领悟的重要前提。在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方面,李才旺从政、为官、治学与治事的经历决定着他的审美追求、方法与态度。李才旺是学史的,故而能通古而达今;其习文广博,通熟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其诗、其词、其文,乘兴而发,脱口而出,妙语迭出,一派纯然。也正由此,他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面有着深厚广博的文化根基与全面综合的修养优势。史的厚重、诗的才情、人的境趣,给李才旺的书画艺术以充分的滋养和性格的塑造。

李才旺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命体验方式、生命力表达与证实方式来实践的。正是这种大艺术的文化意识自觉和大文化的艺术见识,体现着所谓“合化无迹者谓之妙,通远得意者谓之灵”,流露和展现着豁然通悟下的人生领悟和在艺术真趣感悟上的才气与灵性。

艺术作为李才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他对艺术本质的慧识和见地。人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创造过程,美始终伴随着生命律动而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这“美”也始终是人的终极关怀。创造美,就是创新和超越生命。正是有见识、有境趣、有感觉、有灵性,才使李才旺的诗、书、画艺术充满着人格化的通透张力。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奇葩。它从观念、思维、表现上都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象性、主观性、人格化和书写性等特质,并且这些文化特质形成了它特有的程式化传承与创造的方式特征,也同时规范着在学与创、技与道的辩证把握中许多有关笔、墨、形、神、境、趣、意、理等具体构成与表现的法则和审美的原则与标准。可以说,没有一定程度、一定能力上的技法、技能的修炼与磨砺,是无从谈艺的,更谈不上表现力。

李才旺从小练笔,经年不断。他的书法,转益多师,自成一体;博采众长,各体兼通。其风骨从启功先生而来,瘦而不弱,挺拔秀美;飘逸基于稳健,刚毅不失温柔;灵巧与厚重互为表里,俨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小字注重谋篇,大字讲究气度,有功力而不拘泥于用笔。他的行书反映了其性格中谨慎持重的特点,落笔虽不拘小节,但谋篇布局却绵密匀称,放得开也收得住。

李才旺多年来主持过多种政务、事务、业务工作,业余时间很少。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付出比常人更多辛苦、更大精力的结果。除了付出辛苦而有所成,其关键还在于他苦而乐、勤而能的精神以及正确处理工作与爱好、主业与副业、生活与艺术等诸多矛盾和关系的能力。闹中取静,显示着他的定力;乱中知守,显示着他的自信;杂中求精,显示着他的智识。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善于关键处着力,机智而辩证地在诸如“天人”、“参差”、“有无”、“虚实”、“动静”、“刚柔”、“内外”等中找到中国书画的本质和自己的切入点位,以一当十,举重若轻,更看出他的一种智慧和一份清醒。(左二图均为李才旺的书法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