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范芸安书画小记
山东自古人杰地灵古韵深厚人才辈出,随便说出几个名字就是穿越时空历经数千年而越加响亮为后人称道,齐国大夫晏婴;、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孔子;兵家孙武; 名医扁鹊;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军事家孙膑;教育家孟子;文学家孔融; 书法家王羲之;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农学家贾思勰; 画家展子虔; 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画家张择端、梁楷;书法家党怀英;书法、绘画家潘伍云、刘墉等等数不胜数。而范芸安先生1929年10月生,四川富顺人。重庆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离休干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原驻会副主席,齐鲁书画院首任院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员,山东科学文化学院教授。在北京、山东、四川、重庆、江西、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
幼年时,范芸安就酷爱中国绘画及书法。在重庆复旦中学就读时,经校长颜伯华推荐,认识了近代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当时,范芸安在化龙桥,于先生在山洞,两地相隔数十里,他多次步行前去向担任学校董事长的于先生请教,受益匪浅。于先生赠给他的1936年出版的墨迹两册,至今仍保存完好、学习不辍。在大学里,范芸安还是我国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梁漱溟的学生。梁先生的严谨学风和师表懿范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芸安的画很能打动人,因为他的画既有艺术的美,又深含生命的魅力,是蕴藏在天地物之中的一种精神、一股气息的迸发,是生命和艺术、生活、心灵在艺术作品中的张扬,是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性格、感情与想象的凝结,是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经过艺术加工升华并在视觉上的复活。这其中必然饱含着他对生命感受的主体投射,他是用手中的笔去忠实地实践其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在艺术和人生的坎坷曲折中磨练、充实自己。他把艺术创作看成是生命的交换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提炼又升华、充实了生命的内涵。
范芸安先生从书法入手学习绘画,始攻山水,后习花鸟,遍取历代各家之长,形成自己雅秀新特的风格。范先生的山水画,饱蓄祖国山河之美,寓万物萌动之情;他笔下的山果、翠竹、兰菊、荷花、葡萄、丹柿、苍松、牡丹,则笔情纵逸,风韵洒脱,格调高古,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滤汰升华,表现出时代风神。这些植物虽然姿态不同,但都具有刚的个性,柔的容颜,雅的风彩。一笔之中,阴阳共生,刚柔相济,虚实相映,在娴雅中藏雄强之气,使挺拨刚劲枝头充满雅气与生机。在他精心创作下,笔下的小鸟、小鸡、雏鸭,也同样形态逼真,憨厚可爱,充分发挥中国独有的宣纸和笔墨韵味,使画面蕴含挥映着天趣、童趣和逸趣。
范先生也有一些颇有“现代派”色彩的作品,画面都强调了崭新的水墨意识及渗化效果,于淡雅空灵中现浑厚,朴朔迷离中见沉郁,加上奇特的构图和颜色技巧,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绵长。在范芸安清逸灵动、秀外慧中的许多画幅中,总能见到隽永的书法和流畅的诗句题款,这正是他具有厚实文学功底的深刻表现。真可谓诗、书、画、印融贯一体,各得精妙,又和谐统一。
1991年在全国人代会上,由林卿同志转送给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的几幅范芸安的近作,吴先生看后对他的画大为欣赏,特别是对他雏鸭的表现手法称赞为“墨有七彩之分,笔有关良之势。”
范芸安擅长美术理论,他曾通读中外美术理论书籍达数百万字。由于基础扎实,他的论著也较有影响,出版的专著有《实用美术知识》和《画家的足迹》。后者向国内外介绍了山东籍和外省来山东长期工作的二十五名画家的事迹,受到普遍的好评。他自己也被喻为“为齐鲁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画家之一。
与范芸安的绘画、美术理论一样,他的书法艺术也颇受称道。他师承“于体”又不拘泥于“于体”,有创新、有发展、有其清逸端秀、质朴奇丽的自我面貌。他擅长的大篆和甲骨文亦被书画家们称道,在齐鲁大地享有盛名。范芸安的诗歌创作也收获颇丰,不仅常题于绘画作品之中,还在《乡土文学》、《山东文学》、《历山诗刊》和《老年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诗词近240余首。同他的绘画、书法一样,他的诗词作品也写得清新婉丽,韵味无穷,耐人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