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古玩知识:钟情大草的“刘院”

时间:2021-09-23 13:45:11 来源:

钟情大草的“刘院”

1940年出生的刘林宝,曾任北京潞河医院院长,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刘院”。

我与“刘院”相识是在他退休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对书法的钟爱,以及临摹不辍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他的人品、书品都让吾辈推崇之至。

“刘院”学书法由汉隶、魏碑入手,尤其对大草情有独钟。他遍临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人书作,还曾多次向当代书家崔学路、薛夫彬、李松、张国辉、杨建平等人请教。他对《淳化阁帖》用功最勤,从王羲之的《小园帖》中汲取营养,敏锐地观察,潜心地钻研,发现、探索其造型规律。他每天大量地临摹,却很少创作。儿子说他:“浪费了那么多纸,写了那么多年,差不多了吧?”可他却说:“还早着呢,写到80岁再说吧!”

blob.png

刘林宝先生大草对联释文:

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

“刘院”非常关注当代书风走向,关注当前的书法动态,对书法理论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经常和友人们聚在一起探讨书法,阐释各自的观点。他对梅墨生的《现代书画家批评》、朱贵泉的《临池摭录》、邱振中的《笔法研究》很是欣赏,自己在笔法方面也有些心得。“刘院”经常用钢笔临摹。他觉得用此方法可以掌握线条轨迹,帮助记忆笔法。他认为“写草书不容易,要熟练,使笔在胸中,既要有古意,又要有新意,关键要注意线条的质量”。他还说:“学书法不能孤芳自赏,只有多交流才能进步。写草书要让笔在纸上跳舞,要活泼、自然;不能一味求快,该慢的时候要慢下来,以增加其涩度,厚其用笔。”他还经常鼓励一些青年:“要有所专攻,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写得太杂。我这么大年纪,还在临摹用功,你们年轻人更要努力啊!”

blob.png


“刘院”的大草作品,给人以连绵不断、流荡缠绵、气势磅礴的感觉。他的草书,结字大小一任自然、结构奇特、古意盎然,在众多作品中很是抢眼。他不为古人所限,不为草法所拘,兴到即写,信手纵横,然后又反复推敲,不断总结得失。在章法上,他追求痛快淋漓、跌宕起伏;用笔上,他把对传统的理解带入每一根线条中,用手腕来带动笔的绞转,从而表现“涩”的韵味。崔学路评论他:“大草作品格调及线条质量都很高,而且不俗。”薛夫彬认为他“能嚼古为我,师承出新”。细读“刘院”的大草,我们能看出不仅借鉴了古人的笔法,同时又有当代林散之、沈鹏的影子在里面。

他对草法的记忆能力可以说是让人望尘莫及,对大草的要求他说起来更头头是道。可他却从不参加什么大赛,且更没有什么名利之心,学习书法只是他心中的一种寄托而已。

当代书家张旭光不是曾提出“到位与味道”吗?“刘院”的大草既深入传统又很耐人寻味,在他的作品中能时时寻到古人的影子。他常给我们讲:“大草上下一行中要构建梯形结构;横幅作品行间要有穿插,不可切割方为上乘。”其既生动又详细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他时时在思考着自己的作品应怎样去表现,如何既避开古人又避开时人……

blob.png

如今的“刘院”,每天仍执著地临摹着古人的经典之作,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上两图均为刘林宝的书法作品,左者为《唐虞世南〈蝉〉》,右者为《唐卢纶〈塞下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