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中国书画:明清篇(之十九)(63)

时间:2021-09-27 15:45:13 来源:

明清篇(之十九)(63)

翁方纲

柔毫裹足笔尤苛,

考据精严题跋多。

金石重光碑版见,

覃溪撩动起微波。

【阐说】

清代汉学的繁荣直接导致了金石之学的兴盛,进而带动对北朝碑版的重视,催生了碑学的中兴。翁覃溪虽然不是碑学的旗手,却是金石学的主将。尽管笔底依旧锁在帖学的牢笼之中,但是他竭力搜寻碑版石刻,为碑学之兴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引来书坛的一场大变动。

至为可惜的是覃溪的书法,一似裹脚的老妇,总是伸展不开。他始终没能放开手脚,挣脱精谨考据的羁绊,而只是拘泥于一点一画的古法,极尽精微,以至于“因小失大”,没有实现对帖学的突破。

blob.png

钱沣

毫端磊落拓苍穹,

总有高风慕鲁公。

岂必英才天下妒,

恨无花甲转成空。

【阐说】

钱南园把清代学颜之风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大楷在充分把握鲁公笔法、字法、章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家风。笔法上,他并不似鲁公的那般粗重,同时又强化了横平竖直的稳健特色,简化了点画起收的笔法,唯独突出了钩画的修饰,使得结字于沉稳之中透着些许锐气,不至于显得呆板笨拙。境界上,他变鲁公的沉雄为开阔,作品整体显得宽博方整,十分大气。

blob.png

钱南园对颜体的体悟与创制实际上超出了传统帖学的范围。颜体本身正是碑与帖的上好结合点,当年鲁公的书法便是直接承继南朝“二王”一派与北朝碑版一路而来。

后来,艺术风格儒雅一些的学颜(比如张照),成为帖学的堡垒;艺术风格老辣一点的也学颜(比如何绍基),其风格则接近碑学的阵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