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从唐太宗书法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喜欢《兰亭序》都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利用皇帝的权力,不惜金帛,在朝野内外大肆搜购王羲之书法,共获三千六百多张,用高级材料装成了一百五十多卷。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找到《兰亭序》。为了得到《兰亭序》,他派监察御史萧翼专事觅求。几经周折,花了很大力气,太宗终于从浙江绍兴永欣寺和尚辩才(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手里弄到了《兰亭序》。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将其视若至宝。白天,他把《兰亭序》放在自己的龙座旁边,晚上睡觉时又放在枕边。他时而抱在怀中抚摸一阵,时而又展开看上几眼,竟然使得那些妃子都对《兰亭序》产生了妒忌之情。
按照上面的情况来看,李世民的书法应该与王羲之书法非常相像才对。但是,从唐冯承素摹的《兰亭序》(世称“神龙兰亭”)来看,李世民的书法与之既无形似,又无神似。这难道不奇怪吗?笔者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发现《神龙兰亭》的“破绽”太过明显。若这种字是“书圣”王羲之写的,那岂不罔为“书圣”?因此,笔者对《神龙兰亭》的真伪产生了怀疑。
当代文字学家唐兰说过:“考虑到伪本流传使学书法的人误涉迷途,以为王羲之的书法不过如此。”(《〈神龙兰亭〉辨伪》)这个观点与笔者的想法一致。1965年,郭沫若先生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开启了一场大辩论。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神龙兰亭》的真伪问题仍没有定论。又因为它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摹本中最清晰的版本,所以媒体、书法刊物以及书法教科书对它大力宣传,甚至连某些宾馆的大厅都将它放大来作为装饰。这种误识将严重影响书法艺术的继承、繁荣和创新,因此有必要旧话重提,以引起书法界的重视。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在目前通用的《兰亭序》前面加上一个“传”字,或者加上“有争议作品”字样。这样做即使否定了《神龙兰亭》,也不会否定王羲之整体的艺术成就。《中国书法全集·王羲之、王献之》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它把确认为王羲之所书的《姨母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排在前面。
在《兰亭序》辨伪方面,笔者曾认真研究过唐兰的《〈神龙兰亭〉辨伪》。该文长达四万字左右,证据充足,论证严密详尽,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一、《神龙兰亭》是南宋末年时伪造的,当时所造还不止一本。
二、伪造《神龙兰亭》是由杨镇(宋理宗的驸马)开始的。
三、八柱本《神龙兰亭》是在明代丰氏刻石以后伪造的。
正如该文“编者按”所指出的那样:“八柱本《神龙兰亭》(又称《唐冯承素摹兰亭帖》),在郭沫若同志《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被认为‘很可能就是真迹,它不是临摹本或者响拓本’,并推断它是智永所书。不少鉴赏家则认为是‘距离原本当不甚远’的‘唐摹善本’。唐兰先生在对原本做了细致的考察以后,认为它既不是‘唐摹本’,更不是什么‘真迹’,而是明代人所造的赝品。文章层层深入,如笋解箨;论据充分,信而有征。”(《书法》1983年第1期)
笔者非常赞成唐兰前辈的结论———《神龙兰亭》是赝品。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认为“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但是,我们从李世民传世作品中却丝毫也看不出有任何《神龙兰亭》的蛛丝马迹。现将唐太宗书法(以《晋祠铭》、《温泉铭》为主)与《神龙兰亭》进行比较,以证明笔者的观点。图一选自《神龙兰亭》,图二选自唐太宗书法。
一、《神龙兰亭》中有明显的楷法,唐太宗书法则有隶意。
1.撇:见图一、图二中“林”、“永”、“今”、“领”四字之比较,唐太宗书法的撇均有隶意,而《神龙兰亭》中的撇有明显的楷意。
2.捺:《神龙兰亭》有长捺,唐太宗书法则用长点代替,见图一、图二中“林”、“永”、“激”、“是”等字的比较。
3.横折:如图一、图二中“日”字之比较,第二笔横折处《神龙兰亭》有明显的顿挫,唐太宗书法则用暗过。
二、《神龙兰亭》用露锋,唐太宗书法用藏锋,图一、图二中的“茂”、“以”二字表现最为明显。
三、《神龙兰亭》纯用楷法,唐太宗书法则带有篆意。如图一中“林”、“领”、“激”、“茂”、“清”、“故”、“虽”等字的笔画,粗细变化不是很大;而图二中“林”、“茂”、“故”的横画及“永”、“日”、“清”的竖画均带有明显的篆法。
四、《神龙兰亭》的钩画均向上,唐太宗书法的钩画均向下,见图一、图二中“九”、“地”、“此”等字的比较。
五、由于唐太宗书法有篆、隶法,所以尽管书法水平不是很高,但仍然古意盎然、格调高雅,有明显的晋人风貌;而《神龙兰亭》则甜润流美,起笔处都是尖锋,古意尽失,格调甜俗,行笔犹豫甚至错误,模仿痕迹明显。《神龙兰亭》的水平明显比唐太宗书法低很多。
有了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唐代的李世民每天心摹手追具有明代风格的《兰亭序》,而自己写出的却是具有晋韵的书法,这不是天下一大笑话吗?
再如“九”、“不”、“此”、“日”四字的比较。图三选自《神龙兰亭》,图四选自唐太宗书法,图五中“九”、“不”二字选自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此”字选自《初月帖》,“日”字选自《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唐太宗书法与《孔侍中帖》、《姨母帖》、《初月帖》是那样的相似,好像兄弟姐妹一样;而与《神龙兰亭》却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毫不相干。
再看看图六“十”、“六”二字的比较。
第一行两字选自王羲之《孔侍中帖》,第二行两字选自王羲之《十七帖》,第三行两字选自唐太宗书法,三组“十”、“六”在用笔、气韵、结体等方面可以说几乎完全一样。
由此推断,李世民当时获得的《兰亭序》是赝品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李世民急于找到《兰亭序》,不惜重金在全国范围内搜求。而为了找《兰亭序》,李世民把辩才召进宫。索要不成,他又派萧翼去骗。君主、臣子的头脑都发热、发昏了,他们的目标就是一个———找到《兰亭序》。
因为一是皇帝迫切求之,二是臣子渴望投其所好,所以只要是《兰亭序》就行,是真是假在当时情况下考虑得少了点也是有可能的,急中出错是人之常情。
由这本《兰亭序》摹出的《神龙兰亭》当然是“赝中之赝”了。
其实,说《兰亭序》是赝品并不奇怪,历代越是有名的书画作品假的就越多,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再说从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那天起,直到唐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恰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谁能保证《兰亭序》没有化为乌有?谁能保证传到智永手中的是真迹?谁能保证辩才手中的《兰亭序》就不是赝品?也有可能是辩才的欣赏水平本来就不高,所以保存着假《兰亭序》还洋洋自得;亦有可能辩才知道萧翼是朝廷派来的,将计就计,弄张假《兰亭序》敷衍萧翼。
将唐太宗书法与《神龙兰亭》进行比较,有一定书法造诣的人应该能够发现它们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