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王个簃与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有关琴的文字,早在《诗经》中就有,比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从中可看出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八音之首”的琴,被列为“琴、棋、书、画”传统四大雅趣之首,成为文人雅士艺能和修养的标志。因此,自古以来,不少书画家都曾与古琴结下过不解之缘,已故著名书画篆刻家王个簃(名贤,字启之)即是其中的一位。王个 晚年在其自述的《王个簃随想录》中对自己与古琴结缘的往事有所记述,而其中有不少故事尚鲜为人知。笔者在此将所见相关资料拾掇如下,聊助艺林谈资。
《王个簃随想录》中在述及作者与古琴的情缘时有这样的两段文字:“在南通城北小学教了一个时期的书,我转到了母校南通省立第七中学当国文教师。教课之余,在李苦李先生的指导下,除了在刻印上力追秦汉风规,在绘画上临摹宋元明清的花卉作品外,我又爱上了弹古琴。我的古琴都是从旧货商人手里购置的,最多时有三抱。古琴声调清越而苍劲,不同凡响,听之以耳,应之于手,动之于心。轻抹慢弄,似白云出岫,暖风入林;操弦骤作,如飞泉悲鸣,秋雨敲檐。撩人心绪,寄兴于无限。我痴痴弹起琴来,会在星月皎洁之夜、明河在天之时,或是夜阑如涛、飞雪如席之际,弹弄几曲,直到四无人声才抱琴上床,弛然而卧。
“碰到古琴坏了,如果是小毛病,我就自己动手,以后七弄八弄地我也学精了,竟能破开古琴的腹部,做做大手术了。我开始弹琴的琴谱是传抄本,系山东诸城王燕卿先生琴谱。当时,南通擅古琴的人有徐立荪、邵大苏、石重光、赵合明等。他们经常相互探讨。我曾得到徐立荪先生的指教。立荪先生深谙音律,于古琴造诣尤为深湛,且精医道。1929年成立了梅庵琴社,徐为社长,著有《梅庵琴谱》行世。”
读了以上这些文字,我们不仅可了解到王个簃习琴的师承、过程,同时也可见他对琴艺的热爱和痴迷。
曹用平编撰的《王个簃大事年谱简编》中记载说:“1919年谱主23岁执教南通中学,从李苦李学艺,识文坛巨子诸宗元及同门陈曙亭于李苦李寓所,……向徐立荪请教古琴音律。”由此可知,王个 在民国初年就已开始学习古琴了。在此有必要先说一下李苦李其人其艺。李苦李(1877—1929)名祯,字晓芙,别号苦李,浙江绍兴人,得同乡诗人诸宗元(1874—1932)之介拜吴昌硕为师,并到南通谋生。他画善花卉,兼工篆刻,作品风貌近似吴昌硕。王个 之所以后来投入缶庐门下,与受李苦李的影响大有关系。
再说王个簃与古琴。王个簃曾受到过梅庵琴派创始人之一的徐立荪的指教。梅庵琴派系浙派、虞山派、广陵派、浦城派等九大琴派之一,形成于清代,创始人系王宾鲁(燕卿)、徐立荪,主要演奏风格是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代表人物有王燕卿、徐立荪、邵大苏、王永昌等。梅庵琴社成立后,徐立荪着力谱撰《梅庵琴谱》,并于1931年秋刊印行世。《梅庵琴谱》系宣纸石印线装本,由知名学者、书法家柳诒徵题 (见上图)。当时王个 虽然已以书画在上海艺苑中崭露头角,应酬颇多,但还是为王燕卿摹绘《燕卿先生像》(见下图),刊于《梅庵琴谱》中,以志对这位琴艺大家的敬仰。
艺林中都知道王个 与著名书法篆刻家沙孟海早年均出自吴昌硕门下,为同门师兄弟。其实两人的关系还不止于此。王、沙二人又同为浙江文坛巨子冯君木的学生,所以两人又多了一重同门师兄弟的关系。冯君木还曾赋诗《听王启之(贤)弹琴》赞叹王个簃的琴艺。冯君木(1873—1931)名 ,浙江慈溪人,一生以教书育人为职业,工诗文,兼工倚声,晚年旅居沪上讲学,与词学大家况周颐(蕙风)、朱祖谋(强村),还有吴昌硕往回最密。他是沙孟海的本师。沙孟海晚年在自述文章《书学师承交游姓氏》中记曰:“慈溪冯君木 ,亲炙。我的本师,一直指导我学习。”并在另一篇自述文章《从西泠印社一副对联想起》中追忆1925年时的情形说:“那时,我在上海海宁路修能学社当教师,社长冯君木先生与吴昌硕、况蕙风、朱强村各位先生文字商量比较亲昵。这几位往回频繁,不是我去看你,便是你来看我,飘灯夹巷,飞盖逢迎,茗坐清言,常达深夜。我和王个簃、况又韩(况蕙风子)等几个后辈,时常伺坐旁听,得到不少知识。现在回想,这也是文艺界一段佳话。”这些文字便说清了王个 之所以有缘拜冯君木为师学习古文辞学,与沙孟海同为吴昌硕、冯君木的学生,以及他为冯君木弹琴,冯君木赋诗赞叹王个 的琴艺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