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古玩知识:朱德润的《秀野轩图》

时间:2021-10-14 11:45:17 来源:

朱德润的《秀野轩图》

在山水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代是一个画风转变较大的时期。从写实到抒情,从“可游”到“可居”,无论意境还是笔墨,都从一种风格向另一种风格转变,新旧风格的交替与冲突、吸纳与融合在绘画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画坛领袖,也是李成、郭熙画派的继承者赵孟 ,提出了“推崇士气” 和“书画用笔相通”的见解,不仅大大拓展了文人画理论,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李、郭画派的作画方式,使文人画的意境与李、郭画风融合,从而达到了一种新境界。在李、郭画派中,朱德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朱德润,字泽民,号睢阳散人。原籍睢阳(今河南商丘),居昆山(今江苏)。擅诗文书画,尤工山水。山水画初师许道宁,后法郭熙。经赵孟 推荐入仕,知遇英宗硕德八剌,官至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英宗死后,回家闲居近三十年。一度出仕,不久又因病辞官。

尽管朱德润一生被种种烦恼所困扰,但是他仍孜孜不倦地进行艺术创作,始终没有走上消极委靡的道路。他喜欢表现文人游乐的题材,以抒写自己淡泊高逸的情怀。他晚年的作品虽然有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但却不会让人感到荒寒寂寞、幽冷孤凉。

blob.png

朱德润的《秀野轩图》(见上图)为纸本,淡设色,纵28.3厘米,横210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我们现欣赏的朱德润的《秀野轩图》(见上图)为纸本,淡设色,纵28.3厘米,横210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题款:“至正二十四年四月十日,睢阳山人时年七十有一,朱德润画并记。”由此可知,它为朱氏晚年之作。朱德润此画表现文人于青山之麓、绿水之滨,起高轩、筑别墅,邀嘉朋、会良友、研讨诗文书画,是元代江南一些生活富裕的文人们于“乱世”中营造的理想生活。这件作品正是文人们悠闲生活的真实写照。“秀野轩”是朱德润的朋友周景安的读书场所。画家描绘了秀野轩周围的环境:疏树平野,坡岸汀渚,山峦绵延,烟云苍茫;临溪之丛林掩映处,一轩宏敞,轩内主宾对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与行人轻盈的笑语,汇成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交响乐。此画构图采用平远法,类似于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朱德润将近景、中景、远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把秀野轩和轩后的山峰作为重点着力描绘,将秀野轩安排在画的右面,让汀岸、远山向左方延伸,使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境界开阔。

朱德润算是师法李、郭画派的一位忠实画家。但是,他晚年创作的这幅《秀野轩图》几乎没有李、郭画派的风格特征,而是采用了董源、巨然的笔法,以披麻皴写平远山水,以浅绛法着色。此画以湿笔为主,或空勾晕染,或披麻皴擦,墨色富有浓淡、干湿变化。远山用淡墨以没骨法抹出,汀渚又师法董源、巨然,似勾似抹地画出几道长线,然后渲染、点苔,敷花青、赭石等色。树木虽稀疏,但苔点甚多,暗示着植被丰富、草木葱茏。近景处,几株杂树线条硬挺,屋宇勾线爽利,依稀带有郭熙的笔意。

《秀野轩图》的树木完全没有朱德润以前画中那千变万化的姿态和精心描绘的枝叶,而是只用寥寥几笔简单地区分出不同的树木。除远山偶尔用了几处卷曲的线条之外,此画基本上采用了舒缓绵长的线条,具有一种平静安详的气氛。这显然取法于董源、巨然的风格。朱德润以前的作品,如《林下鸣琴图》、《松溪钓艇图》中所用的“攒针松”、“鬼脸石”都类似于郭熙画的风格,与这幅《秀野轩图》极为不同。《秀野轩图》与他以前的作品相比,不但韵味趋于清淡,而且就连描绘方式也疏简起来,更体现出一种文人的隐逸情趣。

画家绘画风格的改变,既有社会环境和历史的原因,又有个人审美趣味变化的原因。

朱德润大胆地将李、郭描绘北方山水的笔墨转化为表现江南风物的造型语言,并融入了文人儒雅清淡的审美意趣,表现出“物有托而传,野得人而秀”(朱德润语)的特色。纵观《秀野轩图》,笔法疏秀苍润,设色清雅明净,境界清旷幽静,的确是一幅山水佳构。

朱德润在画后自题《秀野轩记》,文辞优美,点画遒劲,格调清新。此画钤“乾隆宸翰”、“宣统御览之宝”、“宝笈重编”、“顶墨林父秘笈印”等印,曾被项元汴、高士奇及清内府收藏,被《佩文斋画谱》、《江村画目》等书著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