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众说纷纭,我取“意象”说。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取“有意之象”,有“有法之书”,系“载道之文”,存“通融之美”,皆取决于并体现着“意象”,不揣冒昧,简述如下:
一、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书法艺术是取“有意之象”
中国书法以象形为基础,随着汉字逐步摆脱象形意味而走向抽象化的符号以后,也就进入了“意象”艺术的范畴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汉字的笔画逐渐由繁到简(如篆、隶、楷、行、草的演变),而字体的表现形式却是由简到繁(如篆只有直和弧,而楷则有“八法、九势”),这样,汉字作为反映具体事物形象的抽象符号就变得既简单又复杂了。
古人评书曰“善取物象”,这四个字说书法是取物之象,而非物之本身,而物象不是一般地就能取得,而是“善”。那么何以为善?柳公权有“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蔡襄却有犯忌之虞只排在“宋四家”之末,都是例证。要达到“善”的程度,实在不那么容易。许多书法论著称,“书者,抒也”、“散也”,强调作书之前,言不出口,气不长喘,甚至如对至尊,丝毫都不得马虎。经过这样的解放思想,排除杂念过程方可进入作书过程。汉丞相萧何准备了三个月才敢动笔写匾额,可见用心之良苦。至于以“狂草”著称于世的怀素,曾自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十万字”,我想,在他“忽然绝叫”之前,不知该有多长时间的酝酿沉默呀!由此可以说,书法艺术如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凭借的是抽象的汉字,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能又象又不象,贵在“善取”确为意象。
二、从其构成要素看,书法艺术是“有法之书”
使用文房四宝来形成汉字书法是很有讲究的。毛笔的杆呈圆柱形,柔软的笔毫束则成锥,散则为扇,本身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形态的多变性。而墨色被水溶解通过笔毫的疏导,在白色的纸上流动渗透,留下痕迹。这样,汉字的抽象规范与笔墨的灵活多变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首先是笔难控制,接着便是结字和章法。古往今来,许多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作了不懈的探讨。王羲之从儿子身后掣笔作实验,钟繇为得蔡邕笔法,竟在韦诞死后掘了人家的坟去寻找奥妙。我们的前人终于总结出——整套作书之法。
如中锋存筋,侧锋取势;藏头护尾,方如“刀断木”,圆似“屋漏痕”;在结体上斜中取正、静中求动,从烂泥中挽车、公主与担夫争路、船工荡浆、白鹅戏水等现象中受到启发,讲究向背、揖让、轻重、疏密等;章法更如旷野耸起的建筑群那样,注重整体设计,平衡和谐又生动活泼。是聪明的先知们发明纸,代替了动物的甲骨、植物的茎和叶片,使书法成了举世独特的艺术。与之对比又相依存在的黑色,我想不只是秦始皇以水德居之喜黑色而凭借权势提倡起来的。纸的洁白无暇,墨的干湿浓淡,阴阳构合,竞相比美;黑白参差,交映生辉以最简单最纯粹的色彩去表现最复杂最丰富的内容,以此来拨动观赏者的心弦。我国书法艺术璀璨耀眼,令人意往神驰!《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出自一人手笔,且同一书体,形态各异,又备合格局。然而,天下善书者只会写汉字的人相比,可谓凤毛麟角,原因只在无法难成其书,及法中不精所至。古来书家为“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而刻苦探索,据《笔阵》七条,依“八法”、“九势”,临碑帖奉为楷模,创新意自成一家,有的衣服穿洞,有的退笔成冢,芭蕉万株皆点画,碧池千顷尽乌云,学而时习,终生不辍,执着追求“智巧兼优,心手双畅”。不难看出,构成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都是循规蹈矩而成方圆的,是有法可依的。这些“法”又是和书名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直接相关,各自无不受“意象”的支配,无不体现着这一本质特征。
三、从其所表现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载道之文”
诚然,书法是得法之文字,而文字恰是为记录语言而载人间之“道”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包括社会变化和人的内心活动。书法作品无一不是凭借汉字,以物之象,抒人之情的。从殷周卜辞、泰山刻石直到今天的一纸翰墨,都不是“无意之书”。
或褒扬,或贬抑;或警戒,或劝勉;或说理,或记事;或借题发挥书人之词达己之意;或直述其怀,自抒胸臆……皆以文道情之作,概莫能外。其中许多作品本身便是诗书俱佳的妙品。看颜鲁公《祭侄文稿》,不独见刚柔并济、随手涂改的雄劲笔迹,更见忠义愤发之气、追悼亲人之情;观苏东坡“大江东去”岂只是乘醉走笔之酣畅淋漓,亦窥见一个怀抱英才而未遇其时,欲
醉梦人生却不甘沉沦者的神态;顾“长枪横戈”透奋斗激情;脆“乱石铺街”蕴天然乐趣。难怪人云:“书,心画也。”书法艺术充分显示了语言在刻划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优越性。在表达艺术的社会性即人的喜怒哀乐上,远非绘画、雕塑、舞蹈等造型艺术所能比的。“言传”之形式愈简,“心会”之范围愈宽。书法艺术古朴则烂漫,平易而神奇,正是以文载道之艺术。
四、从对其认识过程看,书法艺术是“通融之美”
像认识世界上的其它事物一样,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也必然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外在到内涵的逐步深入过程。当然,也会有几种情况:一是任你桂林山水甲天下,襁褓婴儿并不知,这就无所谓认识;二是贾府焦大喜欢的是银元、骨牌和烧酒,并不爱林妹妹,注意力不在这方面;三是观赏者们也各有所好,褒贬分明,取舍截然。尽管这样,书法艺术作为独立的欣赏艺术,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身,或浪迹于天涯海角,或伫立于悬崖绝壁,或藏匿于碑铭墓志,或彰宏于楼台馆阁;对欣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连作品的作者也成了观赏、甚至追随的对象。有的对书法佳作视若上宾,夙夜为伴,形影不离,反复揣摩;有的从书法中看人品,以作者为典范,拜师学艺又照着做人,以磨炼自己的意志,铸造自己的灵魂,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排除障碍,并产生共鸣。足见书法艺术的魅力。
总之,我以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意象”。自己不惑之年欲练书法,体会只是初步的,汉字符号本身的意象美是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