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宋元善本珍籍收藏
在我国的藏书历史上,从宋代开始就有了“版本”这个说法。随着藏书意义的传播和图书印刷的发展,书籍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印本,从而使得版本的文化内涵逐渐凝重起来。一部书也因了编辑、传抄、刻板、排印、装订等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本子,又因其内容的大同小异、刻书的风格和质量的不同,好的版本自然就成了藏书家必欲购之而后快的一种精神追求。因此藏书家对于版本的重视和讲究,版本的好坏成了藏书界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宋元版刻之所以引起历代藏书家的重视,是有原因的:作为早期的雕版印刷,宋元刻本经过岁月的沧桑变化,总是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宋元刻本自然值得藏书家争相购买和传抄。当时的许多著作经过历代的刻印流传,出现错误的机会自然会增加,如果要了解宋代和宋代以前的历史和文化,自然是宋版书最能接近原本而更加真实和可信。宋版书的雕刻风格,看起来是神气肃穆而不板滞,版刻印刷不失书写原貌,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因而成为藏书家的最高追求。
藏书家争相购藏宋元版本书籍,并形成极大影响的,是清代考据兴盛带来的版本学的发展。一方面,许多学者在从事经史考辩时,都尽力搜求古本、旧本、善本,把寻求好的版本作为自己做学问的第一步。另一方面,由于清朝政府对编修古籍书目的重视,尤其是乾嘉时期根据内府藏书编纂的《天禄琳琅书目》及其后编,以版本的时代分类。将宋版、明版、影宋版、抄本分别叙列,使宋元版古籍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上行下效,至此以宋元旧刻为代表的善本收藏蔚然成风。
其实,从明朝开始,宋元善本就在藏书界引起重视,宋元善本书交易的记录就不断被卓有成就的大藏书家刷新和改写,这些都成了中国藏书史上的收藏佳话。
著名的文学家王世贞特别珍爱图书,凡是遇到好书他总是设法买到手,否则就会寝食难安。有一次,王世贞遇到一个书商出卖一部宋刻版《两汉书》,该书版刻精美,装潢也很讲究。王世贞一见之下欣喜异常,有心买下。但是书商的要价特别高,他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同时又惟恐如此宝书被别人买走而遗憾终生。于是他就和书商商定,用自己的一座庄园来换这部《两汉书》。这件事轰动一时,就是很多读书人都讥笑王世贞有些傻,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反而为自己获得了一部奇书而欣喜若狂。这也说明藏书家对于珍本秘籍的向往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
明末清初,在江苏常熟有这样的一句民谚:“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卖书于毛氏”,谚语中的毛氏就是明末的大藏书家兼出版家毛晋。毛晋之所以在藏书上有那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他买书肯出高价,又能为发扬文化而做出自己的努力。据说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张公告,内容是:有以宋版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页酬钱,每页出二百;有以旧抄本至者,每页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因此在他家的门前,总是书商云集,以至于外地的书贩也远道前来送书上门,从而买到了大量的宋元善本,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把宋元版本的价位提高到一个新的市场,至于到后来稀见的宋版书达到了一页十金的天价。
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钱谦益,在搜求宋元善本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王世贞逝世以后,他最为珍爱的《两汉书》流落民间,钱谦益为了此书费劲心力,苦苦寻觅几年终于知道了该书的下落,并以一百二十金的高价买下来。另外有一部名为《高诱国注战国策》的书,曾经经过前人勘对疑误,采用正传补注的方式,是极其珍贵的版本。钱谦益叹其绝佳,也是经过多年的寻觅,终于在一个藏书家家里找到。他一见之下就不忍释手,于是以二十千的代价购回。他对别人说得到此书比得到一船珍珠还要宝贵,可见其书的价值和他爱书的痴心。
钱谦益之后,成就巨大的藏书家是黄丕烈,他的藏书重点是特别喜爱宋版书,所以别人给他一个“佞宋主人”的外号,他也欣然承认。有一年他家遇到大火,财物被烧的一干二净,尽管如此,也没有烧毁他的爱书之心。两天后,有人拿了一部宋刻的《北山小集》,黄丕烈出价一两黄金购买此书。但是书商惟利是图,丝毫不因为黄家新遭火灾而做稍稍让步,反而屯货居奇要他出价二两黄金,黄丕烈无奈之下只得加倍付钱购买此书。并在书后的跋文中写道:亲朋见者,无不笑余痴呆。余曰:天灾忽来,身外之物俱尽,所不尽者唯此书籍耳。则书籍之待储于余者,益急矣。余敢不竭尽心力以为收藏计?正是有了他这样的痴心收藏,他才成为一时藏书大家,而他所写的藏书题跋也成为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非常高的文史资料,为世人称道。
现代藏书大家傅增湘的书楼名为双鉴楼,他的藏书中有一部《洪范政鉴》,该书为南宋淳熙十三年的宫廷写本。这是南宋内府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完整的写本书,该书自宋到清末民初一直在内府保存了七百多年。民国初年流落到了民间,其书笔法清劲,有唐人写经风格,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确实为民间罕见珍宝。傅增湘初见此书后,梦寐十年而不忘,直到1928年春的一天,有个书商拿来此书出售,卖价极高。傅增湘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箱卖出,换来钱购买此书,真可谓:舍鱼而求熊掌。此书则成了傅增湘双鉴楼的宝卷,后来他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在我国解放前后,私人藏书家拥有的藏书有大量已经捐献给国家图书馆,因此宋元善本在民间已经少之又少。文革期间,古籍善本一度如同废纸一般被忽略,更多的珍籍因为无人问津而束之高阁。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收藏热以来,古籍善本也逐渐为收藏界所重视。现在的藏书家已经很难在民间遇到宋元善本了,而这些古代珍籍却在拍卖会上展示出不凡的表现。
翻阅历史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宋版书在如下拍卖会上表现出令人惊奇的交易额:已故著名文物鉴赏家秦公先生,在1993年从上海以400元竞得宋拓王羲之《毅帖》残卷,后来在2002年以16万元再次拍卖成交。这成了当代藏书界“天漏”的佳话!1995年,中国嘉德以132万元成交宋版《文苑英华》残卷一册,这是当时古籍单册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而到了1996年,以429万港币(约55万美元)拍出的宋代曾巩信札,又改写了前面的记录。2000年5月6日,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公司举行了春季书市精品图书拍卖会。146号的《欧阳文忠公集》拍卖起价25万元,拍卖到59万元。该书为宋庆元二年(1196)吉安周必大精刊本仅存三卷。书品宽大,纸墨精良,经历八百余年仍触手如新,堪称奇迹。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会上宋版〈春秋经传〉残卷一册,以159万元成交。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世得春拍中,一件宋代张即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共104页,保留宋代原装册子),以887.41万港币创中国手抄本古籍海外拍卖最高价。2002年6月30日,中国佛教中心在北京中国书店春拍上以4万元欲购一纸《玄都宝藏——云芨七笺》(宋淳佑四年即1244年蒙古刻)未得手;从这些拍卖会上的行情来看,宋元珍籍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价位,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古籍善本只能是越来越少,所以它们的行情会更加被收藏家看好。而现在的宋元善本,民间流传极为稀少,只能在拍卖会上多留意才有机会看到。
综观历届拍卖会的记录,宋版善本这一华夏第一藏品中的领头羊,其价位会继续在平稳中上升,而这些藏品也将逐渐与藏书人越来越远。难怪有拍卖公司的人会发出宋版书无人竟拍的感慨,对于藏书界来说,宋元善本所创造出的奇迹会不断被刷新,但同时也会距离当代藏书家更加遥远,宋元善本将会成为一个逐渐远去的神话,被后人所羡慕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