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古玩知识:清代宫廷绘画制度探微(中)

时间:2021-10-30 11:45:26 来源: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探微(中)

二、宫廷画家的等级

中国历代的宫廷都容纳了众多画家供职,而且这部分画家均有不同的职称,以区别他们的地位、资历、水平和待遇。比如宋朝画院中的画家就有待诏、祗侯、艺学、画学生等若干等级的称呼;明朝宫廷画家则以锦衣卫的职务来表明身份的高低,“明多假以锦衣卫衔,以绘技画工概授武职”,依次为锦衣都指挥、锦衣指挥、锦衣千户、锦衣百户、锦衣镇抚。以上情形均散见于各类文献之记载。

《弘历洗象图》轴 丁观鹏作

清朝依照前代,同样也搜罗画家在宫廷内进行绘画创作,规模很大,流传下来的作品也非常多。但是有关的画史资料,如胡敬所著的《国朝院画录》、《西清割记》,集体编著的《石渠宝笈》等,均无清宫画家划分等级的记载。虽然清代较宋、明距现在更为晚近,但是对此类情形的了解,反倒没有前者明晰。笔者曾在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查阅过大量清朝的内务府档案,从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清朝宫廷画家等级划分的记载,这些材料可补画史记述之阙略。现将所见的有关资料归纳、整理,分述如下。

乾隆六年(1741)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画院处画画人等次,金昆、孙祜、丁观鹏、张雨森、余省、周鲲等六人一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吴桂、余穉、程志道、张为邦等四人二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六两、公费银三两;戴洪、卢湛、吴棫、戴正、徐焘等五人三等,每月给食钱粮银四两、公费银三两。钦此。”这是乾隆初年由皇帝定出的以上15名画家的级别。由此可以知道,清朝宫廷画家与前代宫廷画家一样,也是有等级区别的。宫廷画家共分为三等,每人每月的公费银数量是一样的,都是三两,不同的只是食钱粮银,每个级别间有二两的差额。

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南巡至苏州时,画家张宗苍、徐扬献画,随后二人被召入宫内作画。同年七月的内务府档案中就有记载:“画画人张宗苍、徐扬每月钱粮公费照余省、丁观鹏一样赏给,于六月起。钦此。”根据以上所引档案记载,余省和丁观鹏在乾隆六年是列为一等画画人标准的,那么张宗苍和徐扬同他们二人相同,也应当是一等画画人。一入宫马上就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可见乾隆皇帝是非常看重这两位画家的。

那么在乾隆皇帝之前宫廷中画家有无等级之分呢?档案内尚未见到明确直接的记载,但是对画家的俸银也有规定。雍正四年(1726)“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六品官阿兰泰奉旨:着给画画人丁裕、詹熹、丁观鹏、程志道、贺永清每月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钦此。”如果按照乾隆时的等级标准来看,获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的人应当是一等画家。这则档案中所列的丁观鹏,在雍正、乾隆两朝均为一等画家的待遇,地位没有变动;而程志道于雍正时享受一等画家的待遇,到了乾隆时则改为二等画家了。由此可见,清代宫廷画家所定的等级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画家在宫廷中供职是否勤勉,艺术水平有无提高,亦或不同皇帝欣赏口味的区别而有所变动。也就是说,宫廷画家的地位可能会有升有降,不是“铁饭碗”。这就使得供奉宫廷的画家必须兢兢业业,认真作画,不能怠慢,以免遭到降级的命运,事态严重的话,还会被革除职务。

雍正四年(1726)的另一则档案中记载:负责内务府工作的怡亲王允祥曾经下命令,让慈宁宫新来的画画人张霖、吴桂、吴棫、陈敏、彭鹤、王均、叶履丰等七人,“暂且行走试看”,在试用期间,“每人每月暂给饭食银三两”。其中的吴桂、吴棫二人到了乾隆时已分别被列为一等和二等画家了。从这则档案中可知,在成为正式宫廷画家之前,所有新来的画家都有一个试用期,在这一期间内只有饭食银,而没有公费银。也就是说只发给饭钱,不发给工钱。这种画家的身份,颇类似于宋代画院中的“画学生”。

由于清内务府的档案资料,只见到雍正和乾隆两朝的,所以我们对顺治和康熙两朝时宫廷画家状况的了解十分模糊和有限。按照常理,顺治和康熙时,清朝入关定鼎中原未久,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为首要任务,不会有太多精力用在绘画方面,宫廷绘画的机构和制度想必是不会很完善的。

清内务府有关档案资料的披露,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多更进一步的了解。显然,在清代宫廷中也和前代宫廷一样,有着很严格的画家划分等级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和其他很多制度,清廷对供奉宫廷的画家进行着非常有效的使用和控制。(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