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善于写生的“薛牡丹”
太原画家薛安惠画牡丹以淡墨、浅彩为主,加以大面积的留白,花叶层次纷披、繁茂旺盛,清新淡雅而不失向上之姿。有时,他还会在画面中加上昂首挺立的雄鸡、栩栩如生的蝴蝶和古朴典雅的瓶罐,使画面更富有情趣和生机。
牡丹素有“富贵王”之称,姚黄魏紫、蜜娇锦袍,皆国色佳品。古往今来,上至皇家宫苑,下到平民百姓的院落中,都种有牡丹。它们是那么艳丽,那么娇美。薛安惠画牡丹二十余年,走的是业余路子。他刚开始倾心于王道中的工笔一路,后又转向王雪涛的小写意一路,再后来又转向董寿平、张大千的大写意一路。他说,王雪涛的牡丹构图精细,神韵在“似与不似之间”,是神来之笔。董、张二人画牡丹着重从神韵上加以表现。然而,没有“形”,哪来的“神”?画家要想绘出形神兼备的牡丹,就得脱开古人、脱开临摹而取法于大自然。
薛安惠《吉祥盛世》
薛安惠开始画牡丹是在1985年。那时,他每个星期都要去迎泽公园、双塔寺写生。转眼间,25年过去了,这两个地方,他不知去了多少回。在太原近郊的崛围山上,在老家交城的卦山上,也有牡丹可观可画。而对洛阳、曹县的牡丹,薛安惠心中一直充满向往。他说,等有时间,一定会去那里欣赏、写生牡丹。
太原的牡丹花期很短,只有十几天。薛安惠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起早贪黑,在牡丹花下反复描摹。有时,他中午都不回家,随便吃点儿就继续画。通过观察、写生,薛安惠总结出一条规律:早晨起来,牡丹的花朵是包着的;等太阳出来时,花逐渐张开;到中午时分,花开始收缩;黄昏时,花收缩得比较快。此时若有微风吹过,则花收缩得就更快了。每当黄昏时分,随着花收缩速度的加快,薛安惠的心跳也会加快,手中的画笔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他要趁着牡丹花还没有完全收缩而把它们画下来。
薛安惠《夜静春水鱼自如》
薛安惠画开放的牡丹花,也画凋零的牡丹枝。冬天,他常去画牡丹那光秃秃的枝子,一直画到它们抽出嫩芽、长出新叶、开出花来。他说,新枝子与老枝子不一样,两年的老枝子与三年的也不一样。薛安惠天天画,年年画,不停地画。画了那么多牡丹花枝后,他终于知道怎样把寥寥几笔的花枝画得与别人不一样了。
对于写生,薛安惠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以前,他画山水时也经常远游写生。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从交城县的横尖镇出发,穿过方山县的北五当山,一直走到离石,再从离石返回交城。途中,他一边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一边画下那些令他心动的山山水水,每天从日出画到日落。薛安惠说,到离石那天,天下着小雨,他爬上凤凰山后就画画。那时,他觉得画画比吃饭还重要,拿起画笔就不想放下。当然,薛安惠后来写生最多的还是牡丹。
薛安惠喜欢画画,还喜欢音乐。笛子、口琴、萨克斯,他都会吹。乐调的高低、轻重、缓急,让他明白了绘画中突出与含蓄的关系。
花是有开有落的。无论是画开放的花,还是画衰败的花,薛安惠都追求一种向上的生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断然不会有两朵相同的牡丹,因此薛安惠每画一幅牡丹,都力求画得有特点、有风格。
薛安惠个性爽朗、坦荡,个子高高的,让人一眼就能记住。他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薛牡丹”,可见他对牡丹的喜爱之情。(附图均为薛安惠的牡丹作品,上者为《吉祥盛世》,左者为《夜静春水鱼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