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书画作品:他是浙派人物画的领军者

时间:2021-11-13 15:45:16 来源:

他是浙派人物画的领军者

吴山明先生是中国浙派人物画的新一代的领军者。他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入中国美院附中, 历本科,度“文革”,促改革, 树高峰,50载的教学生涯,始终 没有离开美院。美院之于他,是家园,又是事业;是出身,又是归属。从身形活跃的浙中才俊, 变为鹤发童颜的名师大家,山明先生几乎是一类成功的榜样,一 种院校成长的典型。其间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与力量,也标示着中国艺术的某类历练成长、自 觉塑造的求索路径。

吴山明 黄宾虹先生 125cm x 124cm

绘画之事,外写物象,内蕴胸壑。中国绘画因此而自成体系,精神上成就历史峰壑。近代以来,西画之学传入中国,现代 学院已成绘画传习之所,素描之法的观察方法、表现内涵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绘画,尤其 人物画,对造型的研究,对笔墨的研究,对时代生活生机的研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浙派人物画正是这一历史性浪潮的生动激流。浙派人物画的特点在于既坚守写生造型,又寻求笔墨表现的突破;既要捕捉真实人物的生动,又要谋求笔墨灵动、传神表情的诗性;既要让绘画注万家忧乐、洗百姓心目, 又矢志潜心地营造绘事的人性高度与独特风貌。

吴山明 初雪 98cm x 98cm

当我无数次回溯这段文化史,力求深入创造者们的胸壑中 去把抓那活泼泼的独特之性的时候,剖去诸多杂糅的枝蔓,最令 我感怀的是那双手,那双巧夺天工之手。山明先生的绘画,笔, 变幻跳匿,淋漓洒脱;墨,机趣天然,苍润华滋。方家总括为中锋笔痕加宿墨渗化。山明先生作画,如终并行两条线索。一条是笔意的追踪。人物画之难在于人物的佳好,总存一体的关系, 其灵神毕现却又只在一瞬。一笔落下,既要成形,摄得人物之貌,又要聚墨,凝出墨色本身的气象。

吴山明 备茶 98cm x 98cm

用笔讲骨法,讲气骨;用墨讲韵味,讲环生。如此笔形与墨象,气骨与韵味,环环相蕴,层层生发。高手用笔无一定之规,所谓胸有成竹,不是心中已有固定先在的图像, 而是“胸怀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而是了然生活、熟悉人物的洞观和随机生发的觉察。这种笔墨生发的随机性,既要有动若脱兔的敏捷,又要含运笔起承转合的默契,山明先生的一杆笔点划布局,彼此呼唤,苦觅生机,仿佛深山孤行,心中总有万般纠结,恨不能有万千灵心慧眼,盼只盼笔意赫然洞开,一旦灵晕骤至,便成妙合形趣,生机卓然。如此写意,直若精神飞翔,形骸虚离,一颗心总在笔锋使转的核心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吴山明 百草园 128cm x 62cm

山明先生作画的另一条线索是墨韵之淳化。山明先生的宿墨出神入化,肌理凝厚,渗化天然。要实现这番宿墨墨趣,先要简笔提炼,这种简笔并不是一般的减法,而是能将人物作整体相看,并常凝成一组一团,相衬出一眸一息的顾盼流连,一举一掌的执重沧桑。山明先生曾说“经历了‘山花灿烂’,方知‘骨法用笔’内涵”,正是这个道理。提炼的同时,又当残墨试错,宿墨实则上就是残墨、废墨的复活。复活之妙在于残墨融入形意,活用随机偶成的肌理, 形成墨块与走笔之间的生动转换。那宿墨在这生动转换中, 在碑帖交织的用笔中,呈现涩重与华滋、苍劲与温润的诸般相和之彩。那宿墨的墨韵常蕴一份光感,向阳舒笑,近风欹斜,含烟弄雨,顿开残落。正是这种残落,使得山明先生的绘画似古实新,其方法似拙实巧。也正是这种残落,让山明先生笔下的人韧涌现出一份质朴,一种凝重,虽淡墨飘飘,却颇似黄宾虹先生的山水,凝结天地悠悠的深切关怀。

吴山明 青稞地 98cm x 98cm

中国绘画总体上有一种山水化的倾向。这并不是说将人物花鸟改向山水,而是指以山水的境界和方法来塑造人心,涵融艺行。山明先生正是将人物画置于一种烟波望境之中,笔墨徜徉,凝成山水般的苍润意象。人物绘画总囿于写人物形貌之难,难得笔墨自主。今日诸多人物绘画一方面克服古代人物画结构不明、造型不精之弊,另一方面却又沉迷于照相写实,常以墨色状模摄影的效果,深陷艺术遗神取貌之病。中国绘画的神采之妙在于陶冶胸中造化,吐露笔端生活。所谓笔墨以天地为师,拜山水为供养。而天地山水,虽极尽变化,却无非生机。得此生机,宇宙生活俱在手上,人物意态呼之欲出。写人物形貌殊难,也必当灵动意写,则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不刻形貌而自足神趣。山明先生的画正自有这般烟云机趣。那墨块如月影移壁,亦苍亦润。霏微迷漫,空洞沉冥,覆水如纩,横山如练,一派烟波氤氲之象。 那宿墨天然地沉郁,力克华美秣丽之过。用笔呈现镂金刻石的深度,却丝毫不滞;敷染如若古锦旧壁,光晖愈见朴质。 自来墨色淡而显浓厚难,而山明先生的宿墨叠笔中,却见山水风神,浓纤得中,愈浅淡,愈见绚烂,愈显浓厚。

今日艺坛,写意人物尤难。山明先生却独步写意,尽成得笔墨烟云之妙。那烟云中,山明先生杖藜行歌,既是写照,又是众望。

吴山明 1941年 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1960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政府参事、杭州市政府文化顾问、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浙江开明画院院长、文化部文化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长。兼任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曾任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院造型艺术学部主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书画艺术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