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市场”限产停窑不断 市场疲软警醒企业理性发展》。
年关渐近,有关陶瓷企业限产停窑的消息不绝于耳:法库产区虽然地处北方,受寒冷气候影响较大,但今年停产比往年要早很多;山东、四川、江西等产区,陶瓷企业也早早开始停产前的准备,更有不少企业目前已全面停产;佛山产区情况稍好一些,但仍旧有不少生产线陆续处于停产状态。
全球性通货膨胀引发的新一轮材料价格爆涨,使陶瓷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的压力陡增,而这种压力最终会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陶瓷企业的身上,从而导致陶瓷企业制造成本的大幅上升;与此同时,企业库存爆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到白热化,两头挤压,陶瓷企业利润被不断摊薄、产销失衡,限产停窑成了其无奈的选择。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陶瓷企业今日之窘境,与近年来新一轮的大规模扩张不无关联。就在今年春季,一位雄心勃勃规划全新生产基地的老板还曾信心满怀地告诉笔者:“放眼行业,这两年新建的生产线和工厂,哪一家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当初早一点圈地建厂,企业将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言犹在耳,下半年的市场却是掉头直下,令人猝不及防,尤其是那些拥有超大产能的工厂,如果没有强大的渠道与品牌做支撑,企业面临的产能压力可想而知。2009年,中国瓷砖产量已高达67亿平方米,人均瓷砖产能坐上了世界第一把交椅。就在我们暗自幸庆金融危机使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不少企业陷入破产倒闭之困境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之际,产能过剩的危机已再一次在市场当中迅速蔓延。
事实上,中国建陶业近十年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状态。而且可以肯定地预言,中国建陶市场需求还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由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过程中,在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瓷砖产能突破80亿平方米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我们已不能依靠单骑兵式的产能扩张来获得企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如果企业的市场销售网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研发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跟不上,基础没有打牢、只想快人一步抢占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譬如资金链断裂,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等,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企业经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看得到起点、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长跑,比的是技巧、速度,更比的是耐力与勇气。
本周三举行的建筑卫生陶瓷年会上,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概念又一次成为诸多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的转变提供了具体的路径。虽然这不是第一次提起,但只有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来,从每一个人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视,并变成切切实实的行动,才有可能改变中国建陶业长期以来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形成的高增长模式,实现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与优化升级,最终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与陶瓷强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陶瓷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垄断竞争性行业,企业进出自由,门槛较低。因此,企业的经营业绩随着市场冷暖的变化出现波动,甚至过山车般的体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重要的是,市场旺销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潜藏着的种种“暗流”,不可照搬过往的经验,盲目乐观,要看到市场变化的反复无常和存在的危机,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市场疲软之际,同样应该满怀信心,不悲观,不放弃,理性客观地面对困难,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相信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是春天快来临的时候。咬咬牙,想想办法,挺过去了,就会迎来下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好了,关于“市场”限产停窑不断 市场疲软警醒企业理性发展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