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这么多年 广西的山水中 还藏着刘三姐的歌声是什么歌「刘三姐唱山歌原唱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和 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怕险滩弯又多喽弯又多”
清亮又甜美的歌声,简单又明快的唱词,只是忆起这个曲调,脑中浮现出的就是一个撑着竹筏、在江上悠然前行的小巧身影,一幅人文山水画缓缓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电影《刘三姐》片段
刘三姐,一位传奇的女性,她将嘹亮的山歌唱遍广西,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流芳百世。
人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她传奇的一生,将她的故事,她的歌谣,她的音乐灵魂传播到中华大地。就在前不久,彩调剧《新刘三姐》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刘三姐”的艺术形象再次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也让人不禁感叹,“刘三姐”不愧是广西的真“顶流”。
▲遇龙河富里桥 图/小红书@kiyuncc
▲电影《刘三姐》取景地相公山 图/小红书@一颗小桔子
这个假期,不妨跟着文旅君,访遍广西山水美景、人文风采,追寻着刘三姐的足迹与歌声,探寻她传奇的故事。
▲宜州六妹风景 图/小红书@Alisonology
▲柳州龙潭公园 图/小红书@Silveryoo
· 目录 ·
01 刘三姐文化传千年
刘三姐歌谣
彩调剧
电影《刘三姐》
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02 刘三姐歌声遍壮乡
宜州
柳州
桂林
01 刘三姐文化传千年
刘三姐是华南珠江流域多民族共有的“歌仙”。在壮族祖先布洛陀神话史诗中,曾有“僚三姐造歌”的记载。千百年来,各种传说让“刘三姐”名传四方,而彩调剧、电影、舞剧等以“刘三姐”为题材的上百种文艺作品,则使她从传说来到人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继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广受欢迎之后,由知名导演苏里执导的电影《刘三姐》一经上映,很快便风靡大江南北,传扬至海外。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三姐”的山歌淌过岁月的河流,刻进几代人的记忆,成为广西不可多得的文化符号。
▲柳州鱼峰山上的刘三姐雕像与石碑 图/李肖昌 摄影
▲ 电影《刘三姐》剧照(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
/ 刘三姐歌谣 /
作为刘三姐文化的核心,刘三姐歌谣以歌代言的诗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它区别于其他歌曲的最大特点之一。
▲ 电影《刘三姐》片段
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构成了刘三姐山歌主要部分。
2006年,“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彩调剧 /
彩调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故事以刘三姐传说原始版本编排,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是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团的华彩之章。
▲彩调剧《刘三姐》剧照
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传承发展广西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用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绎、新的舞台反映新农村建设火热生活,塑造了善良、美丽、坚强的新时代刘三姐形象,演绎着当代壮乡人对山歌的坚守,对家乡青山绿水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22年9月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选送,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演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奖一次。获得文华大奖的作品,代表了当前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 电影《刘三姐》/
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电影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它更是将桂林山水美景、壮乡人文风情传递到全国乃至海外的一部宣传片。
影片《刘三姐》中的每首歌曲、每支舞蹈、每句台词,无不充盈着广西这片特殊区域的阳光雨露,深得壮族山歌、彩调剧天然、圆润、灵动、淳朴、坦率、泼辣之真谛。原生态的自然天成,丰富的山歌情调,娴熟的小戏歌舞技巧,接地气的创作手法,曲折动人的剧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加上壮族人既率真又浑厚的个性风格,是构成《刘三姐》独特魅力的根源。“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说:“所有这些,都是泥土生泥土长,是数代人打造的生活方式、人生趣味构成的民族气派。”(来源《光明日报》)
▲ 电影《刘三姐》剧照(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
/ 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2004年公演,至今已经有18年之久。《印象·刘三姐》是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也是张艺谋打造《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处女作。
▲《印象·刘三姐》
精妙绝伦的山水实景舞台与变幻万千的灯光效果,演绎出不一样的刘三姐风情。
另外还有歌剧《刘三姐》、舞剧《刘三姐》、交响声乐套曲《刘三姐》、木偶歌舞剧《刘三姐》、儿童版音乐剧《刘三姐》等各色艺术展现形式。
▲木偶剧《刘三姐》剧照
▲歌剧《刘三姐》剧照
不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无不体现出广西人民乃至全国各地艺术创作者对刘三姐文化的喜爱和关注。
02 刘三姐歌声遍壮乡
不管是有据可考的历史文献,还是因为艺术表现带来的故事性发展,“刘三姐”已成为一个绚烂的文化符号和一种璀璨的音乐精神。
刘三姐的精神和歌声,在年复一年的光阴轮转中,传遍了壮乡大地,在广西的山水间留下了她的传奇。
▲ 电影《刘三姐》剧照
/宜州/
半城山水半城歌
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宜州沉淀的历史;承载千年的传说与余音缭绕的歌声,是宜州靓丽的名片,更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刘三姐广场上的刘三姐雕像 图/小红书@马狼狂
「下枧河」
水光潋滟、风姿绰约、如诗如画,下枧河畔的流河寨便是刘三姐的故居,许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美景中,刘三姐才能创作出那么壮丽又动人的歌谣。
▲下枧河风光
水碧、竹翠、洞怪、峰奇,成就了下枧河的自然风光;手巾岩、望妹石,歌仙刘三姐的“遗迹”又为下枧河增添了神话般的魅力。
▲下枧河 图/小红书@安静
下枧河边,歌仙桥下,好似天然游泳场,人们或三五成群,或合家而来,嬉水、游泳好不热闹,在这里享受城市不能给予的宁静至美。
▲歌仙桥 图/马境
▲歌仙桥 图/李增英
乘坐游船穿越歌仙桥,两岸竹林丛丛,眼前碧水幽静,远处青山如黛,在这样的风光美景中,耳边仿佛飘荡着动人的山歌……
「流河寨」
四围山奇险峻、千姿百态,河水明净如镜、逶迤曲折,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流河寨,保持着纯粹、古朴的壮乡风情,保留着刘三姐生活过的“家”。
有人曾说,没有去流河寨参观刘三姐故居,没有去壮古佬观看、参与当地的民俗表演,就等于没有去过宜州,没有追寻过刘三姐的足迹。
▲流河寨-小红书@蚕小哥蚕丝被
沿环山步道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村寨、田园、青峰、碧涧佳境俱全,宛若仙境的下枧河风光尽收眼底。
三姐庙、莫府山庄,刘三姐、阿牛哥、媒婆等传说人物的故居错落有致,电视剧《刘三姐》也是在这里拍摄。
▲刘三姐故居的民族风情表演 图/公众号@南方新视点
时间打磨了建筑的棱角和色彩,却也保留着生活的痕迹,就像萦绕着的首首动人歌曲,让人忍不住一一寻觅。
墙角的芭蕉树,门楼上的吉祥图腾,不由地引人遐想,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打柴捕鱼的田园生活。
▲刘三姐故居 图/小红书@熊猫型动
「壮古佬」
“壮古佬”一词源自壮家口语,意思是:我是壮族老大哥。
碧玉青罗般的下枧河,后依古木葱茏的马山,同样坐拥下枧河美景的壮古佬,更多的是浓浓的人情味。
▲壮古佬的刘三姐歌台表演
寨门前的阿哥阿妹,唱着迎客山歌,献上特制家酿“迎宾酒”;看着壮乡美景,吃一顿壮乡美食,再看一场原汁原味的壮乡风情表演,感受壮家人热情好客的阵势,不亲自到壮古佬,是无法体会到的。
▲壮古佬的民族风情表演
大胆的游客不妨加入表演,扮做“三姐”,扮做“阿牛哥”与乡民对唱山歌,给自己牛气哄哄的社交经验再添一笔华彩;腼腆的游人也不必害羞,跟着壮家人跳起竹竿舞、板鞋舞,慢慢融入欢快的互动氛围。
▲壮古佬的互动活动
对歌台、厚兰桥、会景亭、观景长廊、歌王楼等民族传统建筑,与修竹、翠水、青山融为别样的宜州风情。
▲歌王楼 图/小红书@马狼狂
/柳州/
鱼峰山上觅仙踪
柳州,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而它最特别的地方之一莫过于对“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保留和传承。
▲鱼峰山三姐岩
「鱼峰山」
独峰耸秀,通高88米,这座身在闹市之中的奇山,形似跃出水面的一尾大鲤鱼,朝着天际吞云吐雾,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鱼峰山 图/公众号@柳州林园
也难怪柳宗元来到柳州,便被这富有灵气的“石鱼”所吸引,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这奇山从此便被称作“立鱼峰”,而“鱼峰山”之名,则是大众的俗称了。
▲鱼峰山 图/严跃新 摄
掩映在四季常青的古树绿荫之间,小小的鱼峰山承载了一条刘三姐传说的故事线。
歌仙祠里供奉着刘三姐的金身塑像;对歌坪的“仙踪”好似还能看见刘三姐与一众乡亲传唱山歌的景象,一旁的三姐岩也仿佛注视着这热闹的场景,欣慰不已……
▲歌仙祠和三姐岩
鱼峰山山腹内的清凉国、玉洞、盘古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岩组成了“灵通七窍”景观,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自然赐予这座小巧山峰的无价瑰宝。
▲“灵通七窍”的入口
就连看多了桂林山水而眼光挑剔的大旅行家徐霞客,见到鱼峰山时,也不禁感叹:“透腹环绕,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
摩崖石刻篆刻着自宋、元、明、清、民国的文人墨客题词,记录着他们的游记,也记录了鱼峰山的历史。
▲摩崖石刻
「小龙潭」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
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
▲小龙潭 图/小红书@Chen的行走手记
对于柳州人来说,提到鱼峰山必定会想到小龙潭,这首民间歌谣应该在大多数柳州人脑海中占据一隅。
小龙潭潭水清澈,潭中游鱼成群,潭边花木繁茂,每逢春季,绿树红花交相呼应,为沉静的潭水添上了一条多彩的绸带。
▲鱼峰山和小龙潭 图/公众号@立鱼峰
相传刘三姐便是从鱼峰山跃下,被小龙潭中的金色大鲤鱼托起,骑鱼飞天。
小龙潭里的“南潭鱼跃”,约莫是人们想象的化仙后刘三姐的模样。
▲“南潭鱼跃” 图/公众号@柳州林园
“南潭鱼跃”旁矗立着一座六角亭,在此一曲高歌,便能让整个鱼峰山都能听到,“放歌亭”的称呼,名副其实。
▲放歌亭 图/公众号@柳州林园
「鱼峰歌圩」
如今,全国人民都知道广西的“壮族三月三”可以放假,若是你在农历三月三前后遇到广西朋友请假,他大概率会开玩笑地告诉你,他请假是要回家跟对面山头battle互唱“嘿撩撩螺”。
关于“三月三”赶歌圩这件事,广西人是认真的。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
鱼峰山上姐成仙,山歌唱下几千年,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在鱼峰山下举行山歌会,便是有名的鱼峰歌圩。男女老少汇聚对歌台,以歌会友,歌声便是连结心灵的纽带,声声皆为心曲,人人都是知音。
▲鱼峰歌圩盛况 图/公众号@柳州林园
在这里,刘三姐不再是一个民间传说,而是一个活着的音乐灵魂;她也不是供人凭吊或观赏的人文陈迹,而是永远灵动着的现实“映像”,宛若流动着的一条文化生命的河,奔腾不息,充满活力。
▲鱼峰歌圩盛况 图/公众号@柳州林园
/桂林/
山歌山水一相逢
20世纪60年代,风光音乐故事片电影《刘三姐》,为全国观众展现了桂林的秀美山水、壮乡风情、动听山歌,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让“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了具体和清晰的样貌。
▲桂林阳朔 图/小红书@大头张张_
「遇龙河」
电影《刘三姐》的开篇便是阳朔遇龙河的景色,粼光水影映出古朴的遇龙桥,让人一瞬间便迷上了它的美。
▲ 图/桂林阳朔遇龙河遇龙桥(遇龙桥又名回龙桥,造型气势雄伟,古朴美观,历经数百年而无损,极具民族特色,是广西最大单孔石桥,也是电影《刘三姐》的取景地。)
雾青的竹筏破开江中雾气,划开平静的水面,两岸连绵的山峰从你的眼中流去,是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一同看到的“只此青绿”。
▲遇龙河 图/小红书@FZzzzou
倘若你在黄昏时游览遇龙河,金黄的云,靛蓝的天,黝黑的山影构成了带着硬气笔触、色彩浓重的油画。
与烟雨朦胧带着流影的柔美水墨画相比,此时的遇龙河多了一抹重彩。
▲遇龙河 图/小红书@怡怡(在阳朔)
竹筏、老人、鸬鹚和渔网,似乎已经是遇龙河风景的标配。尤其是在夕阳映照下,悠悠渔灯闪烁,定格在你眼前的是一派自然和谐,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遇龙河 图/小红书@怡怡(在阳朔)
「大榕树」
“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刘三姐》电影中,刘三姐与阿牛哥互表爱意的场景,便是在一棵栽种于晋代的大榕树下拍摄的。这棵大榕树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阳朔县的建县历史相当。
▲大榕树 图/小红书@桂林旅游职业航拍小蒋
▲大榕树 图/小红书@狐狸剁手ing
绿盖如阴,浓荫蔽天,千年的生长让大榕树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壮丽模样。
▲大榕树 图/小红书@狐狸剁手ing
游筏立于江上,遥望大榕树,它犹如一片静谧森林依在江边,让人瞧不出它真实的样貌。
大榕树因《刘三姐》电影成为遍布广西的古榕树中的一枝独秀,引无数刘三姐粉丝慕名而来,情侣们将它称作“爱情树”祈求长久的爱情。
▲大榕树 图/小红书@小叶
「木龙洞」
叠彩山东麓、漓江边上,古渡、古塔山水相依,清秀如画的木龙洞,记录了莫老爷请来的三个秀才被刘三姐的山歌碾压、大快人心的对歌场景。
木龙洞因传说洞口有盘曲古树,漓江涨洪水时会化龙入海而得其名,为本就秀丽的漓江美景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木龙湖航拍 图/小红书@廖彬竣
▲木龙湖航拍 图/小红书@LonelyPlanet-孤独星球
靠江而生的人们仿佛天生就会撑船,木龙古渡应运而生。在古时,这里是繁忙的渡江之地。
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修建,造就了现在的木龙湖。叠彩山峭壁临江,江水澄碧,景致幽雅;老城墙与仿古塔,在山水间形成优雅质朴的国风情怀。
▲木龙湖仿古建筑群 图/小红书@仿鳄鱼
洞口靠岸处,一座宝瓶状、喇嘛式的唐代古石塔坐落于此,质朴古雅,与此间山水融为一体。
▲木龙古塔 图/公众号@桂林叠彩伏波景区
「福利镇」
福利镇码头上的大光亭,依山傍水,站在亭上,四周山光水色,入眼皆是自然擘画的山川美景。
▲大光亭 图/百家号@冬狼摄影0707
电影中,阿牛哥划着小船渡江,来找被莫老爷囚禁的刘三姐,两人对唱的场景便是大光亭改造的“八角楼”。
▲《刘三姐》电影剧照 图/微博@光影楼阁
这座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洲”之雅誉;桂梧公路横穿其东西,漓江水道纵贯其南北,这里自古便水路、陆路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福利镇成为了当时沟通漓江和珠江的重要埠头。
▲福利镇风景 图/搜狐网@纳兰小鱼
在没有现代记录设备的年代,山水为画,眼为纸,再美的景色也只能靠记忆游览。
聪慧的福利镇镇民,以文人手中扇为媒介,把福利镇的绝色美景绘制其中,不仅让离开家乡的学子能睹扇忆乡,更能让福利镇的美景传递给外乡之人。
这兼具美学价值和工艺技法的画扇广为流传,让福利镇成为“中国画扇之乡”。
▲福利镇画扇 图/公众号@Gapper国际义工旅行
「刘三姐茶园」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向白云头。”
▲《刘三姐》电影剧照 图/微博@光影楼阁
电影中,刘三姐与众多姑娘一起忙碌采茶,与阿牛哥等乡民们一起对唱山歌娱乐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刘三姐茶园 图/小红书@Only
这座小巧秀丽的五通茶山,因这经典一幕便更名为“刘三姐茶园”。这里因山就势,种植着多种优质茶树,保持着传统的茶园文化。
▲刘三姐茶园采茶姑娘采春茶 图/杨程云
每年烟雨初春,新茶染绿了山头,佳木欣荣、芳草遍地,现代“刘三姐”们如同电影中那样,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动听的山歌,将浓厚的茶园文化用刘三姐的山歌传递出去。
▲刘三姐茶园 图/小红书@Only
不止宜州、柳州和桂林,刘三姐的歌声和故事遍布壮乡。
关于刘三姐的身世,坊间也有不少文献记载与考证:据《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出生在河池罗城的下里乡蓝靛村;明代孙芳桂的《歌仙刘三姐传》记载,刘三姐父辈由外地迁居贵港市覃塘区方竹村定居,刘三姐便在这里出生;据清光绪版《贵县志》和民国版《贵县志》记载以及当代史学家罗尔纲先生考证,歌仙刘三姐,又名刘三妹,是贵港市石卡乡西山村人。
▲上图:河池罗城风光,下图:贵港荷美覃塘/李永健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刘三姐的传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一首歌谣唱的那样:三姐故乡风情多,连情会友唱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传下来。
假期,来一次追寻刘三姐歌声之旅,不管你是刘三姐的粉丝,还是一个单纯的旅行家,沿着刘三姐的足迹,都能感受到广西壮美山水里的诗情画意。
综合整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 罗琳 黄伊莹
校对 | 陈永霜 甘维良 凌雪丽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才巍 李志雄
运营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