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音乐艺考新政策「教育部发布艺考改革最新政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 | 张燚
指导意见轰然落地。
艺术院系尘土飞扬。
9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作出重要改革部署。这次变革力度空前,对各大媒体来说是很好的新闻素材,对绝大多数艺术院系来说却可谓“雪上加霜”。
2021年前的“雪”
我一向认为“艺术”是个小专业。然而,我错了。
数据显示,在所有14个学科中,本科层次艺术类的招生人数位居前三,远超文学、教育学、理学等。这也难怪艺术要从“文学”专业中剥离出来,因为“文学”下的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绑在一起都没艺术专业招收的人数多。
2020年,全国高考生人数为1071万,艺考生是117万,占到高考总人数的11%。这几乎快达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有文科生加在一起所能占到的比例。
是因为我国艺术教育更为发达吗?显然不是。原因很简单:艺考太容易,文化分数线极低,专业分数线约等于凡考即过,这就把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吸引过来。以音乐专业为例,即便是“双一流”高校的音乐院系,五音不全的学生亦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艺术生就业难也就顺理成章。2010年至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11年来大学中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较低和失业量较高的专业中,艺术专业出现次数占据26%;而从最近四年的数据来看,艺术专业更是占到41%……
2021当年的“霜”
2021“艺考新政”在国家政策的高度上明确提出“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这预示着今后的艺考生人数必将下降。
117万艺考生的峰点已成为历史。2021年全国高考生人数为1078万,艺考生总人数尚未有明确核算,但肯定是不升反降。拿艺考生占数过半的美术专业来说,已公布的18省市数据显示,考生人数减少省份为15个,总跌幅则超过8%。
其实艺考颓势在前几年即出现,2018年以来人数突有抬升是因为新增了书法、戏剧影视学、文艺编导等专业的艺术统考,比如仅山东一省2018年文艺编导专业就新增艺考生两万两千余人。
“艺考危机”早有预警。音乐方面,音乐表演专业是最近6年教育部惟一连续不断给出红牌的专业,《音乐周报》也发过《音乐好学生都去哪儿了》《谁在把音乐“废柴”送进音乐学院》《十重危机来袭,音乐院系做好准备了吗》等文章。
2021年后的“露”与路
学生跟我说,不知道毕业后做什么。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们需不需要音乐?当然需要。但不见得需要这么多音乐从业人员,更不见得需要“我们这样的”音乐从业人员。
“指导意见”提出,“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实际情况乃是:“轻文化”是真,“重专业”是假。
随着艺术专业的大扩招,绝大多数艺术院系已经招收不到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高职高专的艺术院系则已经吸引不到足够数量的学生。在此情况下,何来“重专业”之说?不过是“宽进宽出,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艺考”已经严重扰乱了教育秩序,在音乐领域则使得大多不适合学习音乐的考生选择了音乐高考,并稳稳进入音乐院系。更有甚者,某些省市在音乐方面还出现“专业分数较高的那部分艺考生恰恰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就涉及到更为不堪的招生腐败问题。而即便是那些真正专业突出的学生,所突出的也可能不过是伪专业,与社会服务能力、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去甚远。毕竟,闭门造车在艺术院系乃是普遍现象,比如声乐专业“以唱意大利语歌曲为荣”即是如此。这样的艺术专业自然是“露水专业”,一旦暴露在太阳低下很容易就香消玉殒。
“指导意见”指出的“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则为艺术院系点明了出路。艺术院系唯能做到这一点,方可成为学生的春风雨露。
全国艺术院系趋同化非常严重,专业设置雷同、专业标准雷同,区别仅仅是院系层次的不同。顶尖专业院校掐走了同质化学生的尖子,等而下之的院系则招收等而下之的学生。同质化的学生不能一直舒服地呆在学校里,走出校门自然就会遭遇五花八门的就业难。“指导意见”如不能在顶层设计上考虑到这一点,其提出的“以统一高考为基础、以省级专业统考为主体”的艺考措施就会与自身的“特色”目标相抵牾,“艺考指挥棒”这一前奏上即已指明了无特色的道路。
另外,实践一再证明,以省市内艺术院系教师为主导兼主体的省级专业统考很容易达成内部的“统一”(其实专业评委的省际随机流动并不困难)。“指导意见”虽然凌空一脚提出“严防考试舞弊,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然而其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何解决?
艺术学术研究甚嚣尘上,也没见哪个研究关注这个如此重要的问题,更不曾拿出过什么有效方案来。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