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中书协会员杨光「张伯英书法艺术特点」

时间:2022-11-20 14:37:14 来源: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大家好,中书协会员杨光「张伯英书法艺术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人们慨叹书法欣赏之如此高不可攀之时,我以为,他们其实还只停留在一般对绘画作品作出简单的“像”或“不像”判断的阶段。这自然是很容易的,但事实上,真正第一流的绘画欣赏也绝非如此浅显。然而,书、画欣赏的区别是在于:绘画(具象绘画)的高级阶段的难度绝不亚于书法欣赏的难度,但它毕竟有一个较低级的阶梯。大部分人在欣赏绘画之“像”与“不像”时,即能体会到欣赏的初步乐趣。即便他们不再往高层次努力了,这简单的初步乐趣也足以构成一定的欣赏价值。而书法则不同,它不存在这样一个低级的阶梯。每一个欣赏者在步入书法王国的第一瞬间,面对着的就是抽象的线、令人茫然的空白、以及神秘莫测的作者心理感情,这是一些与他的本能的生理之视的表象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种象 --抽象形象。倘若他自身的积累与学养还未臻能接受这些信息的阶段,则他很可能一无所获、沮丧而回。换言之,他很难将自己在日常生活现象中所目击的形象与书法欣赏活动中所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类比并找出内在关系,尽管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也无济于事。

在书法与具象绘画之间的欣赏类比,相信对读者而言一定是饶有趣味的。

循序渐进:顺着出发点沿到自低向高的递进。但我们在书法中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空档:在以视觉表象--自然之视为起点之后,书法的第一个阶梯被抽掉了。它只能从第二个阶梯直接向上走,在自然之视(具象)与艺术之视(形式一一抽象)之间,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层次。而这样一来,便使许多欣赏者望“书”兴叹,因为他们缺乏一条可沿级而上的梯子。他们感到书法欣赏与自然欣赏(视觉)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以空缺为标志。

很明显,书法欣赏的能力不是先天可得的,它需要培养和训练。如果说,绘画欣赏可以先从初步的像不像的造型判断开始边欣赏边提高的话对书法作品中的创作心理、线条内涵、神采意境等抽象概念,和具体作品中的黑白、笔画、线条、空间、节奏、构成等一系列抽象形象的认识能力,却根本不可能边干边学。因为没有先一步的培养(即使是较浅的培养),要想欣赏就根本不可能。茫然失措、不知所从的欣赏活动的开始,不但是一般缺乏文化素质的人的必然过程,即使对一些老学者而言也难以避免。老学者们也许满腹经纶,但缺乏书法的艺术训练,仍然足以使一个充满信心的欣赏冲动半途夭折。毋庸置疑,这既是书法欣赏在普及时的弱点,但又是书法欣赏在高级审美领域中得天独厚的优点。

基于上述这一认识,我以为在具体的欣赏途径的探讨中,我们应该先交给观众一些带有“训练”、“培养”色彩的条件和方法。对抽象的书法进行困难的审视与观照,为了保证其有效性,似乎应该将某些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方法加以归纳与整理,它们往往是解开书法点线之谜的金钥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