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观剪纸展览有感「关于年俗的剪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春枝作品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殷欣):为了迎接中国农历春节的到来,当地时间1月30日,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特邀奚小琴和初春枝两位剪纸艺术家在都灵东方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剪纸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前来参观。通过这些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剪纸作品,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年俗文化的独特审美。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与春节相关的各种习俗中,贴窗花是最能让人感受到年味儿的活动之一。就在猪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一场集合了中国南北两种不同风格剪纸的展览在都灵东方艺术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来自上海的奚小琴和来自沈阳的初春枝两位女性剪纸艺术家,用自己创作的91副动物生肖、喜庆汉字、吉祥图案和民俗活动等春节主题作品,让前来参观的意大利民众得以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国春节文化,一同感受过年的气氛。
根据考证,剪纸这门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的历史有1500多年,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上海剪纸也称海派剪纸,其特点是融合南北方剪纸和现代装饰的艺术元素,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而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剪纸艺术创作40多年的奚小琴是上海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时代特色。本次展出的春节主题作品中,并不拘泥于传统节庆剪纸的红色,而是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关于创作思路,她介绍说:“(上海剪纸)吸收北方剪纸大块面的优点,就是有分量、大气,再加上南方剪纸本身讲究的线条的流畅,把两个优点结合在一起来搞创作,来表现作品的话,那就会大不同。(创作思路)很简单,生活。生活会有很多时候给我有触动。比如说我有很多作品都是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有很好的感觉,我回来就会做。”
来自沈阳的满族剪纸艺术家初春枝和奚小琴在艺术成长道路上完全不同。自幼从家中长辈那里学会了剪窗花,在之后的艺术道路上凭着个人兴趣,在业余时间从事剪纸艺术创作至今。她在关注生活的同时,更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上。她说:“我的剪纸主要就是突出了民俗文化,比如说东北‘三大怪’。啥叫剪纸技艺,我个人认为就是用剪刀剪出来纸这个过程。这个不会消失。因为总会有人用剪刀,有人用纸。会消失的是民俗文化。比如说我做的灶王爷。现在几乎没有人供灶王爷了吧?这种文化如果不通过剪纸,或者其他形式去传承,这个就会消失。”
以窗花为代表的剪纸艺术是重要的中国春节文化符号,其中蕴含丰富的年俗内容。通过剪纸,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人过年时的点点滴滴。而一场剪纸展览,就让很多对春节一知半解的意大利人立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来观看展览的玛丽·莱奥内女士从事少儿艺术培训工作,平时主要教授雕塑和绘画,第一次接触剪纸艺术的她就开始把剪纸中的财神形象和西方民俗进行了比较,她说:“这是一种含有很多符号象征意义的文化。我们也有这种文化,只不过有些消失了。比如刻有圣潘克拉奇奥像的硬币,要把它放在家里,但是不能朝着大门,如果那样财富就流走了。但是如果是相反的方向,就意味着留住了钱财。这种(剪纸)文化非常有意思。”
莱奥内女士还表示,剪纸艺术参与性很强,很适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东方文化的不同。因此今后她希望和都灵孔子学院加强合作,让剪纸更多地走进当地的课堂。
剪纸展览嘉宾合影 奚小琴(左二)初春枝(右一)。
前来参观剪纸展的观众。
奚小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