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云冈石窟石刻「云冈石窟两期造像」

时间:2022-11-21 18:29:18 来源:新民晚报

大家好,云冈石窟石刻「云冈石窟两期造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座,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年云冈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图说:云冈石窟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历经沧桑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时代初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后历经六十多年。至明代,云冈石窟再度荒废。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石窟寺院再遭兵燹,很多沦为灰烬。

清代顺治八年,云冈石窟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那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到访云冈石窟寺院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到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再次获得修葺。云冈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部门对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

三个阶段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风情;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而著称,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造像风格的源起。

早期石窟:即现今第16-20窟,亦称为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当年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周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初建之序幕。第16-20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且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年代,故集中了各地优秀人才,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大窟大像。中期石窟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是变革创新的阶段,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阶层蔓延开来。晚期阶段,中下层官吏以及信众等充分利用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刻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这时大窟减少,而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

新民晚报记者 夏菁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