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12天赚12亿 除了头发 他什么都有了「年赚11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 | 柳嘟嘟
编辑 | Anita
当徐峥戴上老式方框眼镜,夹上黑色公文包,过时的男士衬衫上松松垮垮地敞开一颗扣子,再配上他特有的小市民的表情,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打工人形象,就有那味儿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古老又洋气的上海,各行各业摩肩擦掌,准备开始干一番大事业。
而故事的主角,销售科科长赵平洋,则勇于自掏腰包,找上海电视台拍摄了一支“参桂养荣酒”的广告,成功让这款滞销品火爆市场。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的故事,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徐峥用这样一个《鸭先知》的单元,致敬父辈。
为了还原1978年的上海,他将童年的记忆翻了个遍,山西路的巨幅电影海报,小乌龟一样的老式出租车,弄堂里女人们的时髦烫发,都在影片中被精准还原。
怀旧的暖色调,激情昂扬的时代情绪,在徐峥式的喜剧风格下,整个篇章将土味搞笑做到了极致。
张艺谋的那句“别蒙我,我可拍过电影”更是狂戳观众笑点。
电影仅上映12天,票房就轻松过12亿,在“国庆三部曲”中,你可以永远相信徐峥。
毕竟,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他,打小就像敢于尝鲜的父辈们一样,争当先锋艺术小青年。
跟工人阶级热火朝天的面貌不一样,文艺青年们身上总是有种“我超有才华却不得志”的清高气质。
1994年,徐峥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踌躇满志的他并没有接到任何戏约,多次打击之下,徐峥决定留在话剧的舞台上,好好打磨演技。
《胡雪岩》《陪读夫人》《商鞅》《资本论》……这些厚重的话剧,他耐着性子一点点啃透。
只要有演出,徐峥总会早早地来到剧场,坐在昏暗的观众席上闭起眼睛,脑子里过一遍舞台上所有的细节,然后就跑到外面溜达。
他喜欢观察那些买票的观众,想象着演出对他们来说会有怎样的意义,他觉得,作品与观众的联结是所有创作的基础。
4年的冷板凳坐穿,徐峥终于凭借《股票的颜色》获得了白玉兰戏剧奖。
那时候坊间还流传着“去上海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等于白去”的佳话,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角儿,才刚26岁。
《股票的颜色》剧照
作为一个先锋文青,徐峥总是敢于踏入话剧的无人之境。
在实验话剧《拥挤》中,他一个人在台上,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在人群中拥挤的状态,费劲巴拉地表演完后,才发现底下睡倒了一大片。
当观众们直言看不懂时,徐峥总会激动地跟人掰扯几句。
当表演不被理解,就意味着自己的作品是无效传播,眼看着舞台上的自己从先锋变成了“先疯”,徐峥陷入了深深的苦恼,过于前卫的表达真的有意义吗?
徐峥蒙了,一番自我斗争之后,他以令人大跌眼镜的形象出现在了公众眼前。
既不先锋,也不艺术,他变成了一只“猪”。
文青与“傻猪”,在徐峥的世界里,隔了一个次元。
短暂的纠结过后,徐峥还是接下了剧本。
这是对文青的彻底背叛,但徐峥觉得,这种大俗的选择或许会为自己打开新的局面。
2000年,《春光灿烂猪八戒》火遍了大江南北,翘天辫、红脸蛋的猪哥哥成为了那年开春的吉祥物。
徐峥终于“大俗”了,俗得他心烦气躁。
下楼吃碗面,被小孩子喊“猪八戒”;到银行取钱,柜台人员说“给猪八戒拿两万块钱”;同样很火的《李卫当官》,他被人调侃成猪八戒演李卫,白天被各种魔音围绕,晚上还常常梦见自己是个粉扑扑的小猪。
这是个让他很拧巴的角色,但是多年后,当有人问他,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拍这部剧么?
徐峥肯定地回答道:“会,因为能碰到小龙女。”
第一次见到陶虹,是在南京的一个小饭馆,“她从拱门那里远远走过来,头发又长又黑,两个眼睛亮亮的”。
此时的陶虹已经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黑眼睛》成为了大众熟悉的双料影后,但是私下的她亲切又温柔,徐峥心动极了。
在剧中,陶虹每次出场都是美美的仙女装扮,而徐峥却总是猪头猪脸。由于戴着猪八戒的头套吃饭不方便,他只能挨饿。
陶虹看不下去了,就给他做蛋炒饭,一口一口喂给他。
一来二去,他便成为了陶虹眼中“可爱到爆炸的小白猪”。
三年后,戏里的遗憾终于在戏外得到了圆满,他们成为了彼此生活上的好伴侣,事业上的神助攻。
猪八戒之后,徐峥一直在寻找突破,没想到这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从陶虹那里轻松捡到了。
那时候他们俩共用一个工作邮箱,2005年的某一天,一封发给陶虹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宁浩捣腾了个新剧,想请陶虹出演电影中“道哥”的女朋友,末尾还附带了剧本。
徐峥打开来一看,喜欢得不得了,当即打了个电话给宁浩:“陶虹不来,我来!”
此时的宁浩如鲠在喉,手上捂着仅有的300万,花一分钱都抠抠搜搜,面对徐峥的热情,他只能尴尬地说:“哥,我们真没钱。”
徐峥秒回:“别跟我谈钱!”
就这样,徐峥兴冲冲来到了重庆。
虽然是个友情出演的小角色,但他在剧组一钻就是20多天,乐呵呵给新人捧场搭戏,跟导演讨论角色,是全剧组最活跃的人。
这部片,就是创造出低成本电影神话的《疯狂的石头》。
戏份杀青时,宁浩给他包了个红包,报销了机票,拿着这微薄的酬劳,徐峥高兴得不行。
跟蠢萌的猪八戒完全不同,他在片中塑造了一个黑心的地产商,阴险狠毒,虽然戏份不多,但凭借过硬的演技,他一举打碎了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
更重要的是,他还结识了一位满口山东方言的丑小伙,他日后电影的主角——黄渤。
这部电影,打开了徐峥的喜剧大门,他发现优质的喜剧完全能用“俗”为载体,来承载他想要表达的思想。
自那之后,他怀着无限的热情一头扎进了喜剧的世界里。
几根白色的棍子组合成一个“囧”,徐峥的这个微博头像,曾保持了6年都没换过,这是他的喜剧标志。
2012年的贺岁档,《泰囧》高调上映,并以12.69亿的成绩创下了当年最高票房纪录。更令人惊讶是,这是徐峥的银幕处女秀。
紧接着,他乘胜追击,用一部《港囧》续写了囧系列的神话。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徐峥就跃升为金牌导演,票房神药,毫不夸张地说,“徐峥拍电影,像是开了印钞机”。
跟高票房相对应的,是囧字招牌跟“爆米花喜剧”牢牢地绑在了一起。短暂的喜悦过后,徐峥又陷入了无尽的苦恼,正如猪八戒一样,成功的反噬似乎是他逃不掉的魔咒。
与《泰囧》相反,随后的《港囧》引起大量差评,徐峥自己也称“毫无创意”
徐峥所诠释的人物,大多都带有“失败的城市中产”的味道。
他们是陷入困境的中年男性,在随时都能到来的荒谬与失控中,产生了“囧”的黑色幽默,如何能与生活、与自己和解,是这些角色共同探讨的话题。
但是在观众的哈哈大笑中,这个严肃的议题被完全忽略了。虽然它成为了国产商业片最具价值的IP之一,但徐峥却一点偷着乐的闲情都没有,因为它同时意味着电影的不成熟。
在多次的采访中,徐峥毫不避讳地表现出对“囧”字的排斥,他并不满足于喜剧的哏,如果幽默没有传达出创作者真正的意图,它就只是一堆无聊的搞笑。
在俄罗斯为《囧妈》拍摄外景时,徐峥每天都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冷,在剧组中跑得风风火火。整整两个月,徐峥超负荷运转,临近杀青的时候,他常常在角落里坐着发呆,背影中透着些落寞与心事重重。
《囧妈》卖了6.3亿,却被观众骂作烂片
他想要通过这部电影,探讨中国家庭中被束缚的亲子关系。
故事的精神内核已经脱离了囧系列,但是大家在一起斟酌片名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囧”是最合适的。
被“囧”字绑住了手脚的他,常常觉得疲惫不堪。
改变意味着冒险,保守意味着停滞,这种进退两难正如同他所诠释的困顿的中年人。
在《吐槽大会》上被疯狂吐槽的“囧”系列
的确,这个让他功成名就的系列,正如同当年那个不被人理解的《拥挤》,在观众的大笑或昏睡中,他看到了自己孤独的囧。
在《十三邀》的访谈中,徐峥与许知远酒过三巡后,掏心窝子地说:“我特别想跟娄烨合作一部电影,但是担心人家觉得我太商业了,看不上我。”
虽有些打趣,但徐峥的内心是苦涩的,他迫切想要寻求改变。
2017年,又是宁浩,某天他突然找到徐峥,说有一个特别好的故事,你来不来演?
看完《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大纲后,徐峥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用他的话说,“能遇到这么好的题材,我几乎是扑上去的”。
程勇这个角色依旧是他熟悉的落魄中年男人,不同的是,这个角色身上几乎集齐了所有小人物的坏毛病,自私、精明、市侩……
刚开始走私药品时,他说自己才不是什么救世主,图的只是钱。跟海运贩子讲价时,他不情不愿地把钱塞给对方,一边笑着握手,一边骂人家肥猪。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完成了人性的蜕变,成为了广大穷苦病人的救世主。
为了演出人物的困顿与颓废,徐峥常常跑去菜市场观察那些剁肉的人,想象着他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切。
导演文牧野说,程勇一出场,观众仿佛就能闻到他身上那股挥散不去的味道,一种混沌的、三五天不洗澡的酸臭味儿。
这种底层感,让他本能地和那些无望的病人产生了共鸣。
在众人期望又失望的目光中,他被巨大的矛盾感撕扯着,往前一步是深渊,退后一步又是逃不过的良心鞭笞。
得知黄毛去世时,他失控地扑上去揪住警察曹斌,那一声声质问仿佛是倾尽全力嘶吼出来的:“他才20岁,他想活命,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
徐峥曾坦言:“哭戏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障碍,我从来没有在很多人面前痛哭流涕。”但是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徐峥无数次在片场声泪俱下。
在第55届金马奖的典礼上,徐峥凭借这个角色斩获了影帝,他说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作为电影人被观众赋予的一种尊重。
好演员的春天来了,而电影手艺人徐峥,也终于通过电影,收获了他殷切期盼的大众知己。
最近几年的徐峥,似乎有些“不务正业”,导演之外,他又忙忙碌碌做起了监制,关注着投资。
身份越来越多,“私心”也越来越明显:“我做导演或者制片,都是为了让自己从源头上掌握项目的主动权,最终还是为我做演员来服务的,为了自己能够演到更好的戏。”
但是位置越高,责任越大。
掌握了一线资源的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有潜质的剧本,但是徐峥却总有些犹犹豫豫。
他害怕“离经叛道”所带来的谩骂与误解,但是对艺术的追求,又总是让他想豁出去一把。
迷人的,总是危险的,这种诱惑时时刻刻悬在离他不远的前方。
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多年,徐峥已然成为了坐拥百亿票房的重量级人物,但他却并不满足,他说:“我心里只认可一种奖,就是终身成就奖,它说明你一辈子都在做电影这件事。”
很文艺,很体面,很纯粹,也很徐峥。
但在终点之前,他一直都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蹦迪,焦灼着,也快乐着。
作者:柳嘟嘟,读者人物签约作者。心里有昆仑,眼中有沧海,实现不了的武侠梦,文字就在酒里头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